《湖南人初到阳江的三大震撼:电动车比鱼群还密,阿叔打伞比姑娘讲究》
飞机轮子刚沾上阳江的土地,我就被那股咸湿的海风撞了个趔趄。老家湖南的闷热像蒸笼,这儿的热却像刚揭盖的海鲜粥,水汽里裹着鲜味。爸妈跟在后头直抽鼻子,说这空气闻着都补钙。
街头景象更让人发懵。早上七点的长沙早该车水马龙,这儿的马路却像被按了慢放键。骑电动车的阿婆挎着菜篮晃悠,后座绑着活蹦乱跳的鱼,鱼尾巴拍塑料袋的节奏比她的车速还快。直到日头西斜,整座城才突然活过来——烧烤摊支起遮阳棚的动静,比我们那儿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第一件想不通的事在饭桌上炸开了。猪肠碌端上来时,我爸筷子悬在半空愣是没敢下:"这不就是肠粉裹炒粉?"本地老饕笑得见牙不见眼:"你们湖南人顿顿米饭不腻?我们这儿米粉能变十八般花样。"接下来三天,我们见识了用树菠萝叶包的糯米糍,浇海鲜汁的肠粉,连粥里都埋着瑶柱。最绝的是下午四点才开门的海鲜档,长沙人习惯早起抢活鱼,这边却等着渔船傍晚靠岸。我妈盯着还在吐水的螃蟹直咂嘴:"难怪湘菜馆在这活不下去,鲜货当前谁还吃得下重口味?"
第二桩怪事在太阳底下现了形。海陵岛的沙滩白得晃眼,本地人装备比我们专业十倍。防晒衣裹得像潜水服,大爷手里的黑胶伞比我妈的阳伞还大两号。问他们,个个振振有词:"你们湖南的太阳顶多晒红脸,我们这儿的海风加紫外线,能把人腌成咸鱼干。"这话倒是不假,三天后我爸后颈脱的皮,比他钓鱼晒一年的还多。
最震撼的还得数交通生态。长沙街头汽车抢道按喇叭像打仗,这儿满街电动车安静得像鱼群迁徙。红灯一亮,几百辆小电驴齐刷刷停下,绿灯闪动的瞬间,哗啦啦涌过马路的气势,比钱塘江潮还壮观。外卖小哥车把上挂六份肠粉照样漂移过弯,看得我爸直咽口水:"这手艺不去开F1可惜了。"
临走那天在码头看见奇景。渔船归港时突然跃起几道银光,八成是海豚。我妈举着手机狂拍,镜头里除了浪花,更多的是浮在海面的电动车头盔——阳江人连看热闹都骑着坐骑。回程飞机上,爸妈掰着手指算:给老姐妹带沙虫干,给邻居捎炒米饼,自己还得存钱再来吃生蚝。空姐递茶水时吓一跳,三口人手指头都泛着蒜香味。
有些地方要住下来,才能尝出海水里的生活味。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