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

比亚迪这次的策略,我觉得挺有意思。你看啊,从数据看,去年比亚迪的纯利润大概30亿(估算,体感数据),虽然不算特别少,但相比他们的销售额,盈利率还是偏低。他们的销量,去年折算,大概能卖出300万辆新车,那平均每辆车的毛利其实也就几千块钱。这么算下来,比亚迪的价格其实一直没把握到自己最理想的盈亏线。

但奇怪的事是,去年我跟个修理工聊,他说:比亚迪卖得那么稳,价格反倒没怎么涨。这让我有点迷惑,为啥不提高点价格?其一,市场压力大,确实不能随便涨。毕竟,理想、特斯拉的价格摆在那,咱们比亚迪还得留点底气,免得一涨,客户跑了。

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有驾

最有意思的,是比亚迪似乎在放水。你看,他们在北方一些城市,优惠力度还挺大,甚至有时还给出买车送充电桩的合作条件。就是把价格压得比较低,为自己的走量目标打基础。如果按照某渠道老员工的说法:比亚迪一骑绝尘,想都没想把价格拉到盈亏线,反而让其它二线压着利润赚。意思其实很明确:比亚迪的核心利润,靠的是量,并不在于单车赚得多。

你知道吗,我翻了下笔记,去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毛利率估算在5%左右,算低但远比一些传统合资还要高。可他们实际上为了市场占有率,咬牙把价格压到极限。为什么?因为电池成本也没想象中那么低,尤其电池价格从去年的120美元/千瓦时,下滑到现在的(可能)85-90美元。你想想吧,电池占成本70%以上,如果比亚迪把车价压到利润线附近,电池成本怎么去控制?不是他们赚的钱越少,越要谋划扩展规模,争夺芯片和供应链痛点。

这里有个细节:去年我跟个朋友聊天,他是X品牌的供应链负责人,他说:比亚迪的供应链其实挺长的,电池厂、芯片厂,都是自己掌控。但其实他也承认:他们让利,亏损也在所不辞,只要市场份额高。没细想过吧,其实就像你买东西,商家愿意把利润压得低,换取的是量、未来话语权。市场竞争也不用想得那么复杂。

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有驾

但是,话又说回来。你觉得,比亚迪这样不断地让利到什么程度?毕竟,跟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单位成本其实高了不少。比如一辆燃油车的利润稳定在1万块左右,而新能源车,即使压到利润线,可能只剩下几千块。你猜,能坚持多久?这,还得看新能源补贴政策还有没有。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销售聊,他说:比亚迪本身的目标,可能就是抢占市场,把利润留给渠道和用户,通过低价入口,建立品牌。他也说:有时候心里觉得怪怪的,毕竟,车厂好不容易靠销量赚点利润,结果价格压得那么低,自己都不好意思。(这段先按下不表)不得不承认,这种从走量中赚利润的思路,确实在明显推动新能源市场的成长。

其实我还注意到,吉利这次为了抢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把价格压到几乎盈亏线了。这个操作很明显,就是你比亚迪让利,我也跟着跟,反正拼的是整车销量和品牌曝光。说白了,就是你用低价撑市场,我也不示弱。而且,吉利还打算推出几款爆款车,强调性价比,让人一看就觉得便宜又大碗。

这让我联想到一件事:如果我没猜错,吉利的策略其实就像是把自己也逼到盈亏线边缘。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汽油车时候利润比较稳定,关键是赌新能源的转型。吉利的利润空间,就是在这场价格战中少了一点,但胜算可能还是OK的。因为,谁都明白,技术壁垒不高,搞个性价比车型,只要够用,市场根本不用担心。

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有驾

问题是不是:比亚迪有点贪心了?我说的贪心其实也不对,因为他们更像是理性。什么叫理性?就是把价格拉到潜在盈亏线,保持扩张,等待未来技术成熟后再提价。比方说,刀刃向内,把利润留给供应链和渠道,还用市场份额做掩护。如果没有2024年补贴继续支持新能源市场,未来或许会更难。

这里边潜藏的难点。电池价格压得太低,长远看是不是在压缩产业链?我觉得,很多制造商目前为保证销量,愿意牺牲自己的利润空间,但其实谁都清楚,过度让利并不健康。你能想象吗?假如某一天,所有车企都把价格压到盈亏线,除了少数大企业,其他的供应链会倒闭一半。而这个风险,你要不要考虑?

抛开数据,单纯从体验角度讲,很多用户还愿意为了价格折扣,接受更少的配置。恩,这就是性价比的魔力——低价、好用、不亏。那帮着买车的朋友甚至吐槽:我就图个便宜,别的哪里都没啥差。但你知道吗,真正的隐患其实没那么明显,就是,市场的利润是不是就这样被压缩到极限?你觉得,未来谁还敢拿技术去提价?

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有驾

说到技术,比亚迪去年推出的刀片电池,那真是技术创新的代表。技术引领并不意味着利润增长。我猜测,像比亚迪这样把技术下放,其实也是策略。就是说,他们先拉低价格,然后用新技术让别的车厂跟不上。而你知道吗,有朋友跟我讲:比亚迪推出的那几款性价比车,实际上是用成本换速度。(这个角度我还没完全想明白)

想和你们俩角角,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种源源不断压价,留利润空间的局面还能持续多久?我个人觉得,市场一定会出现泡沫或者价格破国,毕竟,谁都知道,新能源车看似火爆,但利润空间实际上很脆弱。你说,供应链会不会被折腾到崩?或者,Technology和成本的天平会不会突然失衡?

这场价格大战还得看政策、成本以及市场的反应。有没有可能,明年补贴一减,价格就一下子掉了个大坑?还是说技术创新撑得住,让价格变得更合理一点?

比亚迪没有将价格拉到自身盈亏线,反而为二线车企留出利润空间,吉利为了抢占比亚迪市场把价格压到盈亏线-有驾

这,就是我目前的一点小猜测。你怎么看?下一次,产品设计是不是也得更聪明点,既让价格低,又能保证技术含量?反正我觉得,未来的局,真是变数一大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