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发现最近车圈最魔幻的一件事,就是大家开始给电池『盘包浆』了。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文玩核桃的盘包浆。以前大家焦虑的是续航,现在车越来越多,充电桩越来越密,续航焦虑好像没那么致命了。新的焦虑,或者说新的玄学诞生了,叫电池健康度焦虑。一帮人拿着手机APP,天天对着那个98%、97%的数字长吁短叹,好像那不是电量,是自己的发际线。这直接催生了一门全新的宗教——“电车养生学”。
而这门宗教里,最大的异端邪说,就是把油车的操作习惯,当成圣经往电车上硬套。属于是拿着清朝的剑,斩本朝的官,突出一个行为艺术。
第一个典中典的谬论就是:电量必须干到见红才充。
我不知道这是哪位开坦克的老师傅传下来的规矩,说要把油箱跑干了再加,能让发动机更有劲儿。放到电车上,就变成了“深度放电能激活电池”。激活?你当这是在修仙渡劫吗?电池又不是你,需要九死一生才能突破境界,从筑基到金丹。
讲个暴论,现在的锂电池,本质上是个心态极其不稳定的中年人。你让它天天996,电量从100%干到1%,它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内部的化学结构分分钟给你撂挑子。什么叫不可逆的损伤?就是你天天逼一个中年人通宵,他可能不会立刻猝死,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已经没法像年轻时一样,支棱一整天了。
你非要等电量低于20%再充,就是在玩火。尤其是在冬天,电池这个玻璃罐子本来就瑟瑟发抖,活性贼低,你还非要把它榨干。它不是在放电,它是在放血。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随用随充,把电量当零花钱,别当固定资产。让它始终保持在一种“我很有钱,但没完全有钱”的松弛感里,也就是20%到90%这个区间。这样它才能给你多打几年工。
所以说,别把电量用到20%以下。当然,你要是就喜欢这种心跳的感觉,就想体验一把在高速上龟速爬行的浪漫,那当我没说。毕竟,人生嘛,开心最重要。
第二个异端学说,跟第一个正好相反:充电必须怼满100%,不然浑身难受。
这又是另一种强迫症。我特别理解,那个100%的绿色标志,简直就是当代人的电子伟哥,看到就充满了安全感。但问题是,你爽了,电池不爽。
电池长期处在满电状态,跟一个人吃饱了还被硬塞两个馒头一样,我们管这叫“过充”,学术名叫高压应力。这会让电池内部的锂离子从容不迫地……去死。衰减就是这么来的。你以为你是在为长途做准备,实际上你是在为换电池做准备。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告诉你,日常通勤,充到80%或者90%,完全足够了。特斯拉的系统甚至会主动建议你只充到80%。人家工程师头发都快掉光了才搞明白的道理,你非不听,你觉得你比人家懂?你比三体人还懂?
这就好比你每天出门上班,非要在背包里塞满一个星期的干粮和两个帐篷。大哥,你只是去公司坐牢,不是去野外求生。只有你真的要去无人区闪电战了,再把电充满到100%,一鼓作气。平时就让电池过几天安生日子吧,它真的会谢你。
第三个,也是最普遍的作死行为:逮着快充就往死里用。
快充这玩意儿,就是车圈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小,一给电,嚯,瞬间膨胀。确实爽,充电半小时,续航几百里,雷电法王杨永信看了都得给你点个赞。但你不能天天吃压缩饼干过日子啊。
快充的原理是什么?大力出奇迹。用超大的电流,强行把电塞进电池里。这个过程非常粗暴,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还会冲击电池内部脆弱的结构。偶尔应急,相当于吃顿火锅,问题不大。你要是把快充当家常便饭,顿顿吃,天天吃,那电池就不是在充电,是在渡劫。
慢充虽然慢,像个老头子打太极,但它温柔啊。电流稳定,发热小,对电池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好的组合拳是什么?家里装个慢充桩,晚上回家插上,第二天早上满血复活,安逸得很。快充,留给高速服务区,留给那些你马上要见客户但车快趴窝的绝望瞬间。
但讲真,这年头谁还有耐心用慢充呢?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所以我一边劝你们多用慢充,一边自己在外面找不到慢充桩的时候,还是会老老实实插上快充枪。人就是这么一种口是心非的动物。
至于第四和第五个误区,什么混用充电器,什么冰火两重天充电,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养生的问题了,这是智商的问题。
图便宜用杂牌充电器?你脑子坏了吗?!每个品牌的BMS,也就是电池管理系统,都是一套复杂的算法,跟原厂充电器之间是有“暗号”的。你买个拼多多九块九包邮的玩意儿插上去,暗号对不上,电压电流乱跳,轻则充坏电池,重则原地起飞,直接送你成仙。这不是省钱,这是在赌命
还有大夏天,车在太阳底下晒得能煎鸡蛋了,你过来“啪”一枪就充。或者大冬天,零下十几度,电池都冻成冰坨了,你也“啪”一枪就充。你觉得电池是什么?金钟罩铁布衫?高温会加速老化,低温会让锂离子罢工,强行充电会直接损伤电极。你这是在干嘛?这是谋杀!纯纯的谋杀!
写到这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这个比喻可能把电池厂商的工程师给干沉默了。
说到底,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电池技术,早就不是七八年前的吴下阿蒙了。正常用,用到你换车,电池大概率都还好好的。之所以要聊这些“养生学”,不是因为电池多娇贵,而是因为我们总想用一些奇怪的仪式感,来对抗那种对未知技术的恐惧。
我们害怕续航突然归零,害怕电池突然衰减,害怕被扔在半路上。所以我们宁愿相信这些半对半错的“经验之谈”,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但真正的解药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操作,而是接受一个事实:电车就是电车,它有它的脾气。你只需要像对待一个不太熟但又必须合作的同事一样,尊重它的基本规律,别瞎搞,它就能让你安安稳稳地开到下一个时代。
至于那些把电池当祖宗一样供着,充电要焚香沐浴,放电要看星盘八字的人,我只能说,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