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这年头车企的营销路子真是野得很。以前拼的是谁家的配置更硬核、价格更亲民,现在倒好,直接上演了一出“电掣火花间,摩托骤现,瑞虎8L应激自卫,化险为夷”。这桥段,听着就赛博朋克味儿十足,活脱脱是从哪部未来题材电影里扒出来的。
让人寻思的是,咱们真的需要一辆“处变不惊”、“稳若磐石”的座驾吗?抑或是,这背后另有乾坤?
先说说这瑞虎8L,广告里把它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颜值担当”、“空间魔法师”,连带着发动机变速箱也成了“卧龙凤雏”。最能拿出来说事的,还得是那手“主动规避”。可细抠一下,这“主动规避”的先决条件是啥?是那“摩托骤现”的险情啊!换句话说,路况堪忧,危机四伏。
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那个老掉牙的话题:咱们的道路交通,真有那么令人放心吗?城市里,车流如蚁,电动车见缝插针,行人视红绿灯如无物,这似乎已然成了见怪不怪的日常。车企鼓吹自家车辆的主动安全系数,固然无可厚非,但当我们把所有希望都押宝在车辆本身的“慧眼”上时,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不是一手缔造了一个需要车辆时刻“自救”的交通乱象?
有人会说,这是科技迭代的馈赠,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了这些智能加持,才能更好地护佑出行安全。这话听着似乎没毛病,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味儿。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避险”上时,是否也在无形之中,宽宥了那些不守规矩的行为?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恪守交规,各行其是,还会冒出这么多“摩托骤现”的幺蛾子吗?还会需要车辆如此“应激自卫”吗?这就好比身染沉疴,不去寻根究底,反而仰仗麻醉剂。麻醉剂能暂时缓解痛楚,却无法斩断病灶。
当然,车企肯定会振振有词,说自己只是为了让大伙儿更安心。但这背后,也暗藏着商业考量。安全,永远是消费者的命门。拿捏住安全,就等于锁定了市场。而瑞虎8L的“主动规避”,无疑就是个吸睛的噱头。
可如果我们只顾着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而对交通环境的痼疾视而不见,对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养不闻不问,那再“睿智”的车,也无法杜绝所有意外的发生。毕竟,再精湛的技术,也抵不过人性的短板。
与坊间认知相左,真相是,不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非全然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人为因素在作祟。疲劳驾驶、酒精麻痹、超速狂飙、违章穿插……这些才是酿成惨剧的罪魁祸首。
单从瑞虎8L的宣传来看,它确乎在安全方面铆足了劲儿,高强度钢骨架、多重防护气囊、智能四驱系统,这些都让人觉得踏实。但当我们惯性地把矛头指向车辆性能不足时,是否忽视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否轻视了道路交通管理的疏漏之处?
所以,瑞虎8L的“主动规避”固然值得肯定,但它也警醒我们,安全,绝非车辆的独角戏,而是整个社会的协奏曲。我们需要更周密的交通法规,更严厉的执法力度,更谦和礼让的交通参与者,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出行氛围。
这,或许才是“应激自卫”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而当有一天,我们的道路上不再需要车辆这般“主动规避”时,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