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宣布完成首轮融资。距离其对外确认“赴德建厂”的消息仅过去数周,融资迅速落地,被业内视为造车领域少见的“加速度”,为其全球化落地提供了资金与信心的双重加持。
根据规划,追觅汽车正于德国选址新工厂,地理位置紧邻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且规划占地更大——预计较后者扩大约两成。这一选址不仅直面欧洲最严苛的制造与质量标准,也为其未来在欧洲核心产业带的供应链协同与人才集聚奠定基础。
在产研模式上,追觅提出“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研发端扎根中国以保持效率与成本优势,制造端布局德国以对接本地高标准体系与产业资源,销售端则面向全球主要市场——三端协同,构成完整的国际化闭环。
为加速德国工厂项目推进,追觅汽车已与法国巴黎银行建立合作,围绕工厂建设、融资工具与合规安排展开对接。这意味着其在欧洲的重资产项目获得了国际金融机构的背书,有利于后续产能爬坡与资本开支的可持续性管理。
团队层面,追觅汽车已形成近千人规模,并延续“智能+制造”的双基因:一方面吸纳自智能硬件赛道的核心研发与算法人才,另一方面引入整车工程、质量与制造体系的资深专家,形成从设计开发到生产验证的体系化能力。
产品节奏方面,追觅汽车计划于2027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通过充足的研发周期与前置的制造验证,其目标是在软件与硬件两个维度同时打磨,确保上市即具备稳定的质量表现与持续演进的智能体验。
技术底座来自追觅科技多年积累:高速数字电机、AI算法、机器人传感与运动控制等能力,正在向汽车电驱、智能座舱与高阶智能驾驶场景迁移。这一“跨赛道迁移”路径,有望缩短核心技术从验证到量产的时间,并提升整车的能效与智能化上限。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在碳中和与电动化方向持续加码政策,新能源汽车需求与配套基础设施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欧洲本土电动车产能与供应仍存结构性缺口。对中国品牌而言,产能全球化与供应链本地化正处在战略窗口期,率先将两者融合且完善的企业更易获得市场与监管的双重认可。
在此背景下,追觅汽车以“资本+产业+金融”三端协同加速推进:融资到位保障中长期投入,德国工厂承载制造与交付能力,“中国研发”确保创新密度与效率,“全球销售”打通渠道网络与品牌建设。多线并进,旨在把全球化从“战略口号”落到“产能、产品与市场”的可量化结果上。
随着首轮融资完成与德国项目推进,追觅汽车的全球化布局进入执行期。依托技术底座、国际产能与金融合作的组合拳,其正尝试在欧洲高端制造腹地与全球主流市场,建立起面向下一阶段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长期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