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

这几年,新能源车的进化速度比想象中还快。但如果你要找一个代表“国产高端新能源轿车崛起”的标志,那比亚迪汉家族大概率是绕不开的名字。

7月3日,在合肥赛车场,比亚迪正式交付第100万辆汉车,并办了一场叫“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的赛道体验活动。比起传统交车仪式,这场活动更像是一次把产品力、用户圈层、品牌姿态都打包输出的展示。

五年时间,汉系列累计交付破百万,在2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做到这个体量,这事不小。

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有驾

汉家族,怎么破的局?

先说时间线。2020年比亚迪首推汉EV,那会儿20万以上的纯电轿车还是个冷门细分市场,大家更关注SUV,纯电轿车选择也少。而汉走的,是技术高起点 + 品牌向上路线,一开始就盯着合资对手打。

后来几年,比亚迪持续扩展汉家族,增程、四驱、高性能版陆续上线,车型序列不断拉长。到了2024年,汉L亮相,一下把性能和个性化这块又往上拱了一截。

能从一辆走到一百万辆,关键有两点:产品真能打,品牌也跟上来了。

汉L:账面数据拉满,赛道上真跑得快

这次活动主角毫无疑问是汉L,先说下数据这块:

四驱旗舰车型最大功率810kW,换算下来就是1102匹马力;零百加速2.7秒,100到200km/h加速4.74秒,极速超过305km/h;全球首款三万转电驱,动力系统规格直接对标百万级超跑;还支持兆瓦闪充,5分钟补能400公里。

这些参数看起来有点“不讲道理”,但更难得的是,比亚迪并没有为了性能牺牲掉日常实用性。底盘结构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是性能车的标配,配合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把车身刚性拉高了不少,重心也下调了15mm。

制动部分也没含糊:自研四活塞卡钳,百公里刹停只需33米。再加上云辇-C、iTAC、iCVC等比亚迪自研电控系统的加持,不仅快,还能控得住。

说白了,这不是那种只会直线加速的“数字车”,而是兼顾操控和体验的性能车。

个性这块,比亚迪也开始“整活”了

除了性能,这次汉L还主打一个“潮改自由”。在合肥赛车场,能看到不少车主带着自己DIY的改装车到现场展示——有的走日系痛车风,有的更像是低趴赛道范儿,还有跟游戏IP《黑神话:悟空》的联名版,看起来也挺“中式战斗美学”。

比亚迪这波也不是随便玩玩的,之前就推出了“国色倾城 潮改出街”计划,一边和用户互动共创,一边推动汉L的多元改装文化。这说明一个问题:比亚迪开始认真对待年轻人的表达需求,不再只做“稳重”的技术派,而是试图变得更有趣。

而这背后,其实是新能源用户画像的变化。买电车的不只是追求通勤效率的人,还有一批把车当做表达方式的“车圈年轻人”。你要让他们满意,除了性能,玩法也得跟得上。

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有驾

“用户圈层”才是隐藏关键词

比亚迪这次体验日活动上还提了个新动作:未来要把“赛道日”常态化,每年邀请汉L用户来赛道上实战演练。

这事看起来像是个小福利,实则是品牌从“卖车”往“经营车主圈层”转型的重要信号。

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有驾

对汉L这种主打性能的车型来说,用户普遍对驾驶乐趣、车辆理解都有更高要求。比亚迪这波“搞圈层”的做法,其实类似特斯拉早年搞车主聚会、赛道体验那一套,重点不是活动本身,而是构建车主之间的连接,提升品牌粘性。

在“谁能把用户留下来”的新能源下半场,这种软实力的竞争只会越来越多。

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有驾

国产新能源车能不能走向高端,这是过去几年绕不开的话题。而比亚迪汉系列交出的这个百万辆成绩单,多少有点“给答案”的味道。

从一辆到一百万辆,比亚迪汉是怎么做到的?-有驾

总的来说,汉L的推出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汉家族在市场中的地位,也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而对于未来的消费者来说,汉L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仅限于日常代步,更能够满足他们对驾驶体验的追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