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车开得久了不抱怨几句发动机噪音太大?
本来以为自己是“佛系驾驶”,结果一脚油门下去,那声音,差点以为自己是在飙拖拉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最近耳朵灵了,还是车越来越闹腾了?
其实啊,不只是我你家隔壁那位大爷,许多车主都悄悄在心里犯嘀咕:以前车还挺安静,怎么开着开着“嗷嗷叫”了,这算技术退步,还是时代发展?
可别怪空气不干净,马路太吵,这背后藏着不少机关,听我慢慢刨一刨,大家伙看完保准能点头如捣蒜。
噪音大,到底冤不冤?
难道说是车厂偷工减料,还是发动机“上了年纪”开始闹脾气?
其实比起动不动就“甩锅”给厂家,咱还是得先从自己车子里扒拉扒拉,真相往往就在那些你“熟视无睹”的细节里。
你看,一辆车响不响,换过胎你就知道。
但发动机区域那几大“罪魁祸首”,一个都别想溜。
进气系统脏了,就是闹腾的头号杀手。
空气滤芯没定时换,节气门、气门、排气管,全被积碳堵一脸,哪里还指望混合气顺溜进发动机。
想像一下人感冒鼻子堵的那劲头,呼吸都费劲——汽车的进气也一样,气流受阻,燃烧堪比小煤炉。
一听声音,咣咣的,噪音蹭就上来了。
有人图省事,滤芯一年不管,节气门不开拆,积碳变成黑乎乎一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进气不畅带来的后果,活塞和气门也是同病相怜,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岂能不发脾气?
说到排气,那更不能轻敌。
很多人把噪音怪给排气管,说“啥破管子,漏风漏气。”
又有多少人认真检查过氧传感器?
传感器被油污糊住,它发回去的数据就“瞎了眼”,发动机燃烧没法精准调潜力,噪音、抖动齐上阵。
三元催化器早年也许能撑个三五年,一旦堵死,这边烧得糟心,那边管道像老茶壶似的嘶嘶冒气,听着就来气。
排气管本身老化松垮,螺丝懒散地吊着,发动机一响,它跟着把声音扩大播报,左邻右舍再安静都被震醒。
还有喷油系统和燃油压力,这玩意儿,表面上看着高大上,实际脏起来比谁都快。
油箱积满渣,喷油嘴上一圈黑油,哪来的细密雾化?
一喷就是“大雨倾盆”——混合气欠均匀,燃烧又一次掉进坑,声音能不大么。
说起来喷油嘴被积碳包围还挺像电视剧里被绑架的角色,闷头喊冤,发动机也跟着抖起来。
屁股都坐不稳,驾车人心更烦。
点火系统你以为能最后发言,其实它也是闹腾的老手。
火花塞如果不是进口货,加油站有点混水加了便宜油,分分钟就开始积碳,电火花忽高忽低,发动机内部找不到节奏感,敲个鼓都能出杂音。
点火线圈虽然不容易坏,但岁月是把杀猪刀,效率慢慢磨掉,到你油耗蹭蹭上涨,噪音也毫不脸红地加大发表声明。
有人说,发动机噪音大,用好机油能搞定吧?
这真是“想美了”。
机油倒得不对,型号不服,或者油太厚太稀,发动机里各部件合着“橄榄油大套餐”,运转起来不顺溜,声浪直接从抑扬顿挫变闹剧连续加速。
机油过高或过低就像大姨妈来不对日子,全车跟着哀嚎,噪音肯定不翻倍都对不起你。
不过机油对噪音的影响也分车型,别家的车主直呼无感,咱这边却跟唱样板戏似的,天天高腔不断。
周边零件噪音也不能拉下。
什么皮带、气门、风扇、齿轮,这些家伙平时安安静静,岁月一到,慢慢老化,间隙悄悄变大,摇身一变就成了噪音合唱团。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响声都怪发动机,有时候车身也会偷偷加戏。
整装待发的悬挂、机脚胶、减震器、轮胎,这些跟着你上班下班、南征北战,一到老化时期,个个“龟裂”,声音弹跳比流行歌还带劲。
你说轮胎刚买柔软又弹,踩着跟棉花地毯似的,可用两三年一过,橡胶变成大爷的鞋底,硬邦邦一踩就“砰砰砰”,噪音哪里还会减少。
有种声音突然从天而降,那就是坏兆头。
塑料件、金属件一旦从原来的位置跳出来,间隙加大,整个底盘开始“嘎吱乱响”,一有风雨,满车都像开了大喇叭。
发动机护板螺丝掉了?见过的人都直呼倒霉!
风噪来袭,低头一瞅,后悔没赶早修理。
再说车身隔音,很多人只盯着音响大,忽略了橡胶密封条、门框上的隔音棉这些“老功臣”。
它们岁数大了,变硬变脆,门的隔音就跟家门缝漏风似的,搞得你车内小天地噪音倍增。
发动机机盖也有棉嘛,别看不起,老化变得松散了,冲击力立刻从前舱传到后座,都没地方逃。
说到这儿,有的人怕车子“响”到邻居家,不敢晚上洗车。
但啥才是真正的噪音元凶?
归根结底,还是发动机内部那些细小失误再加上日久天长、部件和车身老化造成的。
有些时候你看着车油亮新鲜,其实里面早就藏着几百场“小地震”,清理、保养、换零件,一个都不能省。
发动机噪音为什么越来越大,有时候不是设计变得烂了,也不是谁故意让车主听着不舒服。
正是那些被忽略的进气脏、燃油系出问题、点火延迟、机油配方不对,还有外部结构稳固变差,堆在一起,才酝酿出现在这轰轰作响的局面。
那些说“厂家坑人”或者“新款不怎么样”的声音,仔细一想,真有点站不稳脚。
技术迭代是肯定的,智能驾驶、大数据分析都赶着热闹,但那些抱怨车声大多数还是老车旧病,和你自己的养护手艺脱不了干系。
没错,这事儿要是搁十年前说,大家还觉得是“车辆生锈自然反应”。
可现在,换个滤芯换个油,再把胶条橡皮重新安排,噪音去了大半,只留下一小点让你怀旧。
当然,谁车都怕突发异响,马路上“嘎嘣一下”,心都能跳到嗓子眼。
这个时候可不能拖,立刻去修理厂瞅瞅,有点异常第一时间——谁还敢拖成“大故障”啊。
其实,车与人差不多,年纪大了病痛多,不舍得给点体贴,只会越来越“唠叨”。
维护得好,发动机只会多唱小夜曲,不会变成摇滚舞台。
话说回来,要真想噪音远离咱家车,除了技术进步要靠谱,每天勤快点、爱护养护轮流搞,什么进气、点火、油路、隔音件,该换就换、该修就修,风风火火过日子。
一下子发动机就安静了,谁还用耳机遮噪音?
你也许还会担心,“我的养护都做了,为什么噪音还有?”别慌,世界那么大,个别车噪声规格不一样,只要常规保养到位,剩下那点杂音,权当是车子的历史印记吧。
细细想想,也挺有意思,噪音大了不是都坏事,提醒你车得多关注、多呵护。
以后开车不妨用心听一听,哪边嘶哑就多看看,哪边抖得厉害就赶紧请师傅查查。
说到底,发动机噪音大不大,车主心里最有谱。
平时多上点心、少点懒,车子就能又安静又省事。
谁还怕开车像进工厂?
你有遇过哪些车噪音让你心头一紧的瞬间?
是不是有那种明明好好的突然就“砰”的声响呢?
噪音这事,你觉得还有啥更绝妙的处理办法?
评论说说,让大家一块涨个见识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