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论智能电车终极形态:产品趋稳,智驾未达质变

当一家车企的发布会像一场科技秀,我们究竟该为创新喝彩,还是该警惕背后的生存焦虑?

9月20日晚,杭州的夜色被一场名为NIO Day的盛会点亮。没有刻意拉踩对手,也没有情绪化喊话,蔚来用一场“干净”的发布会,宣布了新款ES8的正式上市——起售价40.68万元,电池租赁方案更是下探至29.88万元,比预售价还低了1万。消息一出,锁单页面瞬间崩了。“拼手速都挤不进去”,一位深圳的准车主在电话里苦笑。而合肥的销售顾问则在朋友圈感慨:脚踩风火轮都不够用。

这股突如其来的热度,不只是因为降价。它背后是蔚来从年初低谷中爬坡的信号弹。李斌说得坦率:“做企业最难的是,什么该坚持,什么该变。”过去一年,蔚来没少被唱衰。但如今看来,他们不是在求生,而是在重构。

蔚来李斌论智能电车终极形态:产品趋稳,智驾未达质变-有驾

技术进步让成本下降,自研成果开始反哺产品线。第三代ES8不再执着于堆料炫技,而是把用户真正感知得到的东西做到位:冰箱、彩电、大沙发,一个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换电体系、全域领航辅助这些底层能力,已经成了品牌的护城河。李斌说,现在的新ES8,毛利率甚至优于第二代——低价≠牺牲利润,反而是一种更成熟的商业逻辑。

但这波热销能持续多久?产能成了现实瓶颈。尽管工厂已开足马力,年底前4万辆的目标已是极限。李斌承诺,购置税补贴退坡的差价由蔚来兜底,等车用户还能拿积分红包安抚情绪。好车不怕等,可市场真的愿意等吗?

有意思的是,这次NIO Day还悄悄试水了商业化变现——赞助收入几百万,BaaS省钱包里的权益来自蔚能和合作品牌。曾经那个“不靠卖车赚钱”的理想主义公司,如今也开始精打细算。这不是妥协,更像是强筋健体后的清醒:用户服务要稳,研发投入不能停,但运营必须更精细,“该省省,该花花”。

放眼海外,蔚来也调整了打法。欧洲市场的全体系复制碰了壁,烧钱太多,水土不服。现在转为依靠本地伙伴,轻装上阵。这种务实,恰恰说明这家公司正在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走钢丝。

蔚来李斌论智能电车终极形态:产品趋稳,智驾未达质变-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电动车的未来到底长什么样?李斌有个比喻——就像iPhone,大的变革期已过,现在是持续进化。智能驾驶看似热闹,实则还没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事故率确实在降,可城区智驾使用时长占比呢?各家都藏着不说,正说明还不够看。真正的突破,还得靠算法和模型再熬一两年。

十年后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车企早已不只是交通工具制造商。技术沉淀会让它们变成移动的智能终端、能源网络节点,甚至生活方式平台。但在这条路上,有人忙着内卷价格,有人还在讲故事,而蔚来想做的,或许是成为那个定义“旗舰”新标准的人。

蔚来李斌论智能电车终极形态:产品趋稳,智驾未达质变-有驾

只是,当产品形态逐渐收敛,竞争终将回归本质:谁更能理解人,谁才配谈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