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10月销量公布了,真是让人看了又琢磨。这成绩单虽然整体不错,但细看起来,还是能找到一些门道。
先说销量吧,刚刚发布的数据,10月长安卖了大概278,000辆车。这个数字一看,挺硬气的,比去年同期+11%,环比还增长了4.5%。别乐得太早。这数字,在自主品牌里算中上游吧。比亚迪、吉利、奇瑞那三兄弟都稳坐头把交椅了,咱们长安只能在第四名徘徊。其余的,比如哈弗、长城啥的,还得再努力。
这还不算完,今年前十个月累计销量也破了234万辆,挺靠谱。尤其是新能源,简直成了爆发点:119,000辆,同比增长36%,环比15.5%。光这数字,能说明啥?新能源市场拉动自主品牌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深蓝、启源、阿维塔三大品牌,合计差不多贡献了9万辆——这个在自主品牌家族里,算是很亮眼的。
不过我心里盘算:这堆品牌里,也就深蓝、启源,强在品牌认知度或技术实力上,而阿维塔(其实是长安的高端子品牌)也在慢慢掉头,上升势头还OK。长安的整体布局,还是围绕稳字打底,稳中有升。
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是个亮点。58,000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25%。这个数字不算魔幻,但已经说明咱们的欧洲、东南亚、甚至南美市场,确实慢慢打开门了。长安还能坚持走出去的战略,说明他们心里知道:靠国内市场撑不了太久,得继续站在世界工业链上。
但你长安的海外成绩,比起比亚迪、吉利、甚至奇瑞,都还得差点儿。人家早就跑出去几年,布局早,底子厚。长安现阶段主要靠逢山凑水的策略,逐步推动出口。
说到品牌表现,公司内部也有水火论。一边是长安品牌,交出92,000辆的成绩单,表现平平。二是深蓝、启源,这两个新能源子品牌跟传统燃油车比,确实更有未来感——未来是不是虚的,咱不好说,但用他们的销量说话,还是挺明确的:差不多73,792辆,算不错啦。阿维塔,真是稳步攀升,13,506辆,显得有点跳跃式增长,但也别太高兴。
也得实话实说。目前长安的整体销量在自主品牌中已经排到第四,排名前面还得是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个位置的含金量,不能太高。利润嘛,比不了长城。有人评论:长安利润低,市场表现也就还行,升上去真不容易。我猜测,这可能跟他们的供应链布局有关。
说到供应链,咱们知道,汽车厂商就像盖房子一样,材料(零部件)质量差一点,房子也就不值钱。长安在这个环节,还是挺正常的,没有特别的硬实力在那。这也导致了利润上不去。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不少零部件供应商的反馈:有的道:长安的供应商价格在行业里算中等,质量还是稳的。但也有人说:他们的供应链应变能力还差点,调配零件快、成本控制不好。这策略问题,不光影响利润,也牵扯到车型品质。
其实想想,汽车研发流程也是个复杂的锅炉。一款车从想法到下线,得经过数百次评审、测试、调整。长安在研发能力上,确实没提太多,但从近期的车型来看,像长安UNI-V这款车,做工、配置其实还不错。可问题是,自己买车的人,或许更关心车感受背后用料是不是实在。
再说回用料,我记得一个修理工说:长安车,维修起来,明显感觉做工不及合资品牌。这不公平,但也反映出用料差这个问题还得面对。毕竟,消费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个实在的手感。
咱们也没人能保证每家车企都完美,尤其是在追赶过程中。长安能做到今日的销量,也算不错了。只是,市场格局也在变,海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你们觉得,长安未来还会怎样?我在想,不光是技术蛋糕,连用户体验也要再提升点。毕竟,现在消费者看数字、细节比看品牌还重要。
这个行业变迁快得令人窒息。有个朋友打趣说:你说长安今后是不是得学学打营销油水?我反驳:不,那得真金白银堆的实力。但就算真硬,也得考虑用户的心——你问我:你买长安,会不会因为它的厚度更放心点?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汽车产业的牛奶不差,差的是糖。(这段先按下不表)它要躺着吃,得有品牌、技术、供应链、服务多方面都香。
留个问题——你觉得,下一步长安能不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还是说,还是得靠国产+出口这条路走得更稳?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