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哥们儿,听说没?以后送外卖、开滴滴都要交税了!” “啥?真的假的?我这一个月累死累活,刚够还房贷,还要交税?这不是要逼死我吗?” 上面这段对话,最近频繁出现在大街小巷,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们的心头,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灵活就业人员”也要开始缴个税了?这事儿,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拍手叫好,说这是规范行业、人人平等的体现;也有人愁眉苦脸,觉得本就单薄的钱包又要缩水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门道? 要说这事儿,还真有点“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味道。
你说合理吧,人家辛辛苦苦跑一天,风里来雨里去,挣的就是个辛苦钱,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盼头,又要割一道?你说不合理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挣了钱交税也是公民义务,谁也不能例外不是? 这年头,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前几年,外卖、快递行业那叫一个火爆,单子多,价格高,只要肯吃苦,月入过万不是梦。
可现在呢?平台抽成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一降再降,外卖小哥们每天像陀螺一样转,才能勉强糊口。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我有个朋友跑货拉拉,以前一个月也能挣个万把块,现在呢?单子越来越少,价格也压得死死的,他跟我吐槽,说现在油价这么贵,跑一趟下来,刨去油钱、车辆损耗,剩下那点钱还不够吃顿好的。
有时候,他宁愿把车停在路边,去工地搬砖,都比跑车挣得多。 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灵活就业人员更是首当其冲。
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社保、医保都要自己承担,说白了,就是一群“自生自灭”的个体户。 我不是哭穷,也不是为他们叫屈,我只是觉得,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是不是应该多一些体谅和关怀?毕竟,他们没有给社会增加负担,反而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和家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如果真的要征税,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至少,可以让他们慢下来,别再那么拼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挣再多的钱也是白搭。 “钱是挣不完的,命是自己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多少人,为了车贷、房贷,为了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不得不咬紧牙关,透支着自己的身体? 征税这事儿,说到底还是个利益博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规定,下有变通。
上有千条路,下有对策,就比如现在很多平台为了规避用工风险,都把员工变成了“合作关系”,说白了就是外包。 以后会不会出现更多类似的“障眼法”,还真不好说。
与其一刀切地征税,不如想想如何真正保障他们的权益。 比如,能不能降低平台抽成,让他们多挣点钱?能不能提供一些社保、医保方面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更有安全感?能不能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增加收入?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句台词:“谁家还没个病人呢?” 放在这里也一样,谁家还没个跑外卖、开滴滴的亲戚朋友呢?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让这个社会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冰冷。
说一千道一万,政策的制定,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真正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 不能让“共同富裕”变成一句空话,不能让“灵活就业”变成“灵活受罪”。 那么,你觉得对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征税合理吗? 如果要征税,你认为应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