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

从有序竞争到白热化竞争,再到2018年新常态,再到近两年的内卷,直至眼下的倾轧式竞争——7年多时间,阳春白雪的中国汽车市场变得魑魅魍魉丛生。

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销量,2018年是2371万辆,2024年是2756万辆,净增长385万辆;但这385万辆汽车背后并非汽车行业有序、良性发展的骄傲见证,而是中国汽车市场失序竞争、相互倾轧,甚至有厂商不惜造假售假、低价竞争以及新势力赔钱卖车换来的畸形胜利。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偶尔发现一组数据,2018年比亚迪国内销量约52万辆,2024年比亚迪国内销量达到384万辆,比亚迪的净增长是332万辆;2019年在华投产的特斯拉,2024年销量为65万辆。

2024年比亚迪的净增长与2024年特斯拉销量相加(特斯拉2019年底开始国内交付)约等于6年时间国内乘用车净增长的数量。从新常态的2018年到新能源最高光之年的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净增长带来的红利,被比亚迪和特斯拉瓜分。换言之,过去6年时间,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赢家是比亚迪和特斯拉。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新能源正确。不顾一切积极拥抱者吃肉喝酒,而真正从环保、制造成本及全球化角度考虑而稍有迟疑的车企,成为这场「游戏」的局外人,而在意识到市场需求已被「补贴」拿捏与左右,痛下决心All in新能源时才发现随波逐流是多么明智的生存法则。

但稍稍令人宽慰的是,大多数新能源的激进者与资本驱动的新势力们,并没有真正改命——增量不增收者比比皆是,而新势力更是接二连三地倒闭。

新能源狂飙、补贴火热,但汽车市场却变得愈发病态——内卷竞争不足奇,倾轧式打击对手才是营销法宝——细想,甚是可笑,结局竟然赢家寥寥。因为,2024年,中国18家主流车企总利润居然还不到丰田一家公司的40%。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并非没有变化与收获,变得戾气更重了,各家收获了不少战无不胜的水军。有意思的是,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中,有两件与汽车行业相关。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说,近两年中国汽车企业进步最大的部门是法务。

中国汽车市场沦落至此的原因是什么?产能的严重过剩、技术与产品的严重同质化。

中国汽车产能已超过5000万辆,而2024年全年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2.2%,相较于上一年下降2.4%,且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75%的利用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汽车制造业为71.3%,排名倒数第四。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价格大战,连锁反应是企业利润降低、经销商库存增加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车企赔本赚吆喝、持续亏损,经销商跑路等等已屡见不鲜。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与产能过剩同样令人忧虑的是技术与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尤其是在新能源浪潮下,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难度较高的短板因电池、电动机的加入被迅速抹平。

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售车型中,相对更有技术含量的插电混动SUV车型超过60款,大部分为横置前驱车型,主要区别在于纯电续航里程、发动机排量和混动变速箱档位数;制约纯电续航里程和发动机排量的是成本,也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差异的核心是变速箱,1挡、2挡居多,3挡次之,而4挡混动变速箱只有长城汽车部分混动SUV车型搭载。

此外,10-20万元新能源SUV车型受成本制约大部分以两驱为主,因此,在性能上也无太多本质差异。之所以吉利银河系列车型能迅速在比亚迪盘踞的泛15万元家用车市场站稳脚跟,主要原因是性价比比比亚迪更高,无他。

进入到2024年吉利汽车就开始开始与比亚迪打贴身战。近两年纯电小型车是比亚迪海豚把持,吉利星愿推出后迅速爆红,7月销量已经超过4万辆,而海豚已经跌万辆的水平。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无独有偶。鸿蒙智行的问界系列车型的发力直接让风光无两的理想L系跌跌不休,7月销量更是同比狂跌40%。

不久前,理想纯电SUV车型i8与蔚来旗下的乐道L90先后上市,家用纯电6座SUV的趋同定位,悄无声息燃起战火——双方高管隔空喊话——理想高管暗指蔚来水军抹黑理想i8,而蔚来乐道总裁则要求理想高管为此言行道歉。

类似明晃晃隔空喊话阴阳对方,在汽车圈已司空见惯;过去汽车营销讲故事、谈技术、测产品、论性价比,现在高管们都亲自下场用「吵架」代替传统营销。关键是,汽车圈价值观已经沦落到黑红也是红的境地。

是的,当李想在理想L9发布会上喊出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家用SUV时,基于道德、良知的汽车营销轰然倒塌了;而当李想用AI换脸视频「践行」此前的跳楼承诺时,「戏耍」成为获取流量的不二伎俩。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当i8发布会上i8把东风重卡撞得四轮离地时,网友们再也按捺不住被戏耍被侮辱智商的愤怒,群起而攻之。这还没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语舆论对理想车主低素质违停的口诛笔伐。

李想称知道背后是哪个品牌在操控这场舆论,并表示理想汽车要坚守原则应对,绝不同流合污。问题是,如果知道哪个品牌操控,为何不诉诸于法律,而选择通过媒体发声的公关手段呢?显然,这是李想非常高明的手法——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形象,博得舆论好感,而已。

异化汽车圈营销的始作俑者不单单只有李想,遥遥领先的余大嘴的破坏力同样不遑多让。

新势力之外,传统车企之间亦不乏明争暗斗,甚至剑拔弩张。但相对于新势力的口水仗,传统车企之间唠的是「干货」。

比如,2023年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使用常压油箱,而吉利汽车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自己同样进行了测试,其结果与长城汽车一致,并明确支持长城汽车。

「油箱门」伊始,不少车企高管发表了插电混动车型采用高压油箱才能达到排放达标的观点。两年多过去,一切如斯。这种一切如斯更具杀伤力,它让人们模糊了是非。

中国汽车市场为啥越来越乱?-有驾

我们前面提到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中,第一件就是「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原某汽车企业40多名技术人员集体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并带走了核心技术参数,导致原企业受损,最终结果是侵权方赔偿被侵权方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约6.4亿元。

事实上,以上种种事件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竞争的残酷,究其原因与汽车行业近几年不良风气的渐盛有直接关系。当然,悬而未决的油箱门不仅凸显出汽车行业竞争的残酷,而且还隐藏着众所周知的「你懂的」。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愚以为,当具体的非道德、甚至违法事情被默许发生,那就不要再指望道德在群体社会中发挥约束作用。

汽车行业的道德水准每况愈下,谁是始作俑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汽车在产能严重过剩、技术/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态势下,破坏者受益,道德者被裹挟。

汽车行业的失序,身在其中者,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