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给我压着打!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正确选择对手是打赢战争的前提。

5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琳琅满目的新品之中,斤风尤为关注小米YU7,看过之后真切感到,小米YU7的热卖几乎成为必然。

在高手如云的新能源SUV领域,小米YU7的对手究竟是谁,对于新能源汽车熟悉的朋友,看到小米YU7的外观设计,尤其是小米YU7的性能指标,肯定能够联想到特斯拉Model Y雷军在发布会上的产品对比也证实了这一假设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小米YU7精确的市场定位,乃至竞争策略。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为什么是Model Y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以上。其中:纯电汽车约占60%,插电混动汽车约占40%

进一步来看,2024年中国新能源SUV销量约为300万辆(斤风测算)。

纯电SUV方面:市场份额非常集中,特斯拉Model Y销量48万辆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元PLUS销量27万辆,比亚迪宋PLUS EV销量15万辆,AION Y销量14万辆。此外,蔚来ES6销量7万辆,小鹏G6销量4万辆,零跑C10销量4万辆,已被第一梯队拉开差距。

插电混动SUV方面: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比亚迪宋PLUS DM-i销量26万辆,比亚迪宋Pro DM-i销量24万辆,理想L6销量19万辆,问界M7销量19万辆,比亚迪唐DM销量14万辆,理想L7销量13万辆,理想L9销量8万辆,理想L8销量7万辆,零跑C16销量4万辆。

价格区间方面:纯电SUV的集中程度更高,特斯拉Model Y20-30万元价格区间遥遥领先,占比接近60%20-30万元也是汽车销售的黄金区间。然而,插电混动SUV在不同价格区间呈现更为显著的分散趋势,形成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混战局面,任何一款产品都难以覆盖全部需求。

新能源SUV在纯电SUV与插电混动SUV分别形成“双超”与“多强”的竞争格局。集中优势打败Model Y,也就同时打败了其他对手,尤其是20-30万元的黄金区间,在纯电SUV这个颇具价值的局部战场赢得胜利。

因此,对标Model Y、超越Model Y、抢占Model Y,是小米YU7在新能源SUV领域的最优策略。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必须压着打

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消费者对于品牌溢价早已祛魅,更加关注的是性价比、智能性、舒适性、安全性,性能指标与驾乘体验是重中之重。

斤风简要梳理了小米YU7(四驱Max版)与特斯拉Model Y(全轮驱动版)的性能指标横向对比: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简单总结,就是小米YU7尺寸更大、动力更猛、续航更久,加上豪华内饰、智慧座舱、辅助驾驶等造车新势力的传统强项,发布会上山呼海啸的欢呼已经给出了答案,斤风似乎听到小米YU7的呐喊:给我压着打!

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如此顺利,面对特斯拉如此全面的竞争对手,如果不能在局部战场迅速形成碾压局面,以其市场销量、供应链地位、成本优势以及全球品牌,小米作为汽车新人很难与特斯拉打消耗战。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选择对手

新能源汽车行业超过30%的年复合增长率,这是现今为数不多的繁荣市场,吸引各路豪杰纷沓而至,也让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同时展开。

可惜的是,看到行业繁荣的多,看到战局复杂的少,能够正确选择对手并且做出战略布局的更少。

面对一场战争,选错对手,败局必然注定。

选择过于弱小的对手,忽略了外在强敌,总是幻想强敌看不见、看不清、看不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短期可以尝到取胜弱敌的甜头,但是时机一到,让强敌腾出精力收拾,蚊子腿也是肉。

选择过于强大的对手,忽略了自己的成长速度,放弃兼并弱敌的机会,过早与强敌正面决战,反而断送了原本能够利用的发展时间,甚至被弱敌群起攻之。

更有甚者,至死都不知道对手是谁。

选择什么样的对手,都是对自己、敌人、态势进行深入分析之后的审慎抉择。

战争的残酷让折戟沉沙者不在少数,但也时刻孕育着新王登基的历史机遇,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这个世界终究不是强者恒强,后来者总有机会”

小米YU7:给我压着打!-有驾

小米的蜕变

最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米的品牌策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小米无论是过去的SU7还是今天的YU7,都颠覆了白色、简约、性能、实惠的传统印象。

根据小米汽车官网显示,小米YU7明确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其一,剑指特斯拉的美式简约风格,迎合“豪华+性能”的消费需求,其二,很有可能预示小米在汽车乃至更多领域的品牌蜕变和发展雄心。

在这一战场,我们不仅是影响战局的消费者,更是小米蜕变的见证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