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发布7款车,鸿蒙智行这次的动作是真不小。其实在发布会之前,大家都在猜华为会玩什么新花样,没想到这回是真的整个生态拉满,四界齐上阵,直接亮出自己的“肌肉”。有点像是吃饭的时候,你本来以为上来的是家常小炒,结果被老板端上来一桌满汉全席。表面上看很热闹,其实背后能不能消化,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这人一向不爱跟风吹啥“科技改变世界”,但是鸿蒙智行这波操作里头,华为那点儿真本事还是拎得出手。各家造车新势力闹腾了这么多年,你说是真的拼硬件拼到了极致吗? 并没有,能让用户真感觉不一样的,还是在“智”上下文章——智能驾驶也好,车机互联也罢,说白了,谁家用起来更顺溜,将来就有戏。而现在看,华为是真的把智能化当成了杀手锏,全系标配自家的先进智驾系统,也算有魄力。
可问题来了,七车齐发是好听,但你一个平台整这么多产品,真能做到每个都独一无二、让人记得光吗?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奇瑞。要知道,奇瑞原来还想着自研智能化,跟华为比着玩,结果现在倒好,董事长直接表态:所有资源都给智界倾斜,全权让华为主导,这转变,说明了什么? 从核心上来说,就是现在搞智能汽车,传统车厂在软件这块是真的没法跟科技公司PK。其实你让我说,华为算给足了奇瑞面子,但自己想的肯定还是“抓话语权”,毕竟智能驾驶这玩意,谁能说了算,车是谁的灵魂。
这一轮产品,大到设计理念、小到配置细节,全都透着“HarmonyOS”这套思路。什么中控屏分辨率、音响、激光雷达、车内外隔窗对讲……科技噱头是真的到位。你要找亮点,真比一般传统车厂猛的多。可我就在想: 现在“卷智能”真的能换来高销量和高溢价吗?
因为说实话,高档智能电子配置,在卷完之后都成了标配,独特性耐不住市场消化,最后拼的还得是性价比和用户体验。看看网传的定价,问界M8的价格跟竞争对手一比,真没多优势。广告说得再好,钱花出去,老百姓在意的还是“我多花的那几万块,真就值在你这套系统上了?”这个问题要是回答不上来,再牛的软件,也是虚火。
其实你要说华为为什么有底气,这不能不谈渠道和体系的力量。你想啊,搞了个鸿蒙智行生态,一帮子品牌在推,用户一看,有大厂背书就有信心。哪怕奇瑞、赛力斯平时自己混得不咋地,傍上华为,一夜之间就热闹起来,定单刷刷的往上涨。但这个模式可怕在啥地方?就是一旦大家都拎着“华为赋能”、“鸿蒙智行”,日子长了,品牌之间的边界模糊了,用户也难区分谁是谁了,最后或许都成了一锅大杂烩——你说这样的“赋能”,到底能持续多久?
更细点说,智能化“赋能”本身也带来一个尴尬局面:技术一旦普及,谁还能当赛道冠军? 你想想啊,大家都宣称自己能搞高阶智驾,都说自己能车家互联,等别的厂商追上来或者价格压下来,华为的技术红利还有多少?再精明的营销、再开放的生态、再牛的经验,要是别人也都具备了,大厂的领先期其实并不算太长。再者说,现在消费者的品味都是越来越挑了,智能体验拉不开代差,仅剩个大牌Logo撑场子,时间长了也不好使。
说点更现实的,目前车市杀到最激烈的区间也基本就是20多万、30多万乃至15万出头的市场,这回尚界H5试水15-20万区间,就是要见真章的。你品牌新、用户认知少、价格又不便宜,还是得靠干货说话。但问题是,技术都标配到20万以内了,下一步还怎么突出自己?你可以说生态、说体验,但大家不是傻子,就怕成了同质化严重,大浪淘沙里,可能分分钟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这里有个有趣的话题:华为既然自己不造车,又到处帮别人造车,最后大家的“智行”都过来一起PK,生态混战一堂,这到底是壮大了行业,还是提前把自己给卷死了? 国内车圈现在就是“鸿蒙系”、“小米系”、传统新势力三大类新老混战,潮水褪去之后,谁能笑到最后真不好说。
还有,不止一家品牌合作,搞得鸿蒙智行自己旗下的“界”这“界”那都能掰成好几个,其实沟通起来反倒乱了。就像问界M8纯电,刚好挤在M9和M7之间,这种细分定位在强手如林的细分市场下,优势真不大,一不小心就成夹心饼干。
最后一问,技术飞速进步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生态位”才是大招? 大家都卷智能,卷的结果就是智能不值钱,那还能卷啥?只能卷整体生态和品牌认同。这时候拼的是渠道、服务、口碑和圈层影响力了。谁抓得准年轻用户谁就有戏,谁能让用户买了车还能带着一票周边体验全家桶,谁就真成了下一个头部。技术的风潮很快就会过去,甚至一个升级一下软件全员平齐,这时候,是不是意味着鸿蒙智行得把更多心思花在用户服务、品牌人格这些软实力打造上?
别的不说,智能汽车的下半场一定是生态体系之争。不管华为还是哪家,能不能把年轻人“粘”在你的全家桶里,把科技宅、中产辣妈、自由工薪和中老年通吃,这才是硬事。要是还停留在炫硬件、抢噱头的路数,那么短期可能靠声量突破,长期再不进化,掉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就像问界现在要试试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坚守谱系,放弃价格厮杀,能不能在这波激烈内卷中证明自己?也像尚界要和自己堂兄弟HI+模式产品对杠,能不能让用户相信“同样20万,你还是选我”这种故事线,这些其实都不是单靠一次两次发布会就能解决的。历史经验证明,早熟的市场先是闹哄哄,等静下来,能活下来的没几个。华为过去能靠生态拉新,现在更要靠品牌和服务留住人。
总的来说,这回鸿蒙智行七车齐发,看着场面热闹,生态扩张确实带来市场期待,但面临的挑战一点不比任何时候少。如何合纵连横,让七个品牌不打价格战而是打出特色,怎么在技术优势还没被彻底消耗之前,赶紧完成用户心智的收割——这是鸿蒙智行下半场的看点。
归根到底,智能化不是万能药,也不是王道。靠技术吃红利有窗口期,但平台化和生态属性才是真正恒久的竞争力。车圈能不能卷过手机圈,咱们不妨慢慢看。到那时候,成败自有人说。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