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咱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记忆。
大概在十年或者更早些时候,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牌子,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的。
谁家要是买了辆BBA,那绝对是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口中的大事,代表着事业有成,生活上了一个台阶。
那时候,这三个德国品牌几乎就跟“豪华车”这三个字划上了等号,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感觉好像慢慢变了。
现在再提起BBA,大家虽然还承认它们是好车,但那种仰望和非买不可的劲头,似乎淡了很多。
甚至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它们的光环正在褪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咱们的眼光变高了,还是这些曾经的王者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这事儿确实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要看一个企业过得怎么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翻翻它的账本,那上面白纸黑字的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最近,奔驰、宝马、奥迪陆续公布了它们上半年的成绩单,结果可以说是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绩下滑了,用“利润崩塌”来形容可能更贴切一些。
先看看宝马,这个一直以操控和运动著称的品牌。
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的营业收入下降了8%,这个数字看着还好,不算太夸张。
但吓人的是它的净利润,也就是真正赚到手的钱,一下子暴跌了29%。
这就好比你开个店,流水没少多少,但年底一算账,发现利润少了快三分之一,这说明生意越来越难做,要么是拼命打折换销量,要么是成本没控制住,总之就是挣钱的效率大大降低了。
再来看奥迪,情况就更有意思了。
奥迪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还增长了5.3%,按理说应该高兴才对。
可一看净利润,直接减少了37.5%,比宝马还厉害。
这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叫“增收不增利”。
车卖得多了,场面看着热闹,结果忙活半天,揣进兜里的钱反而更少了。
这种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实是更危险的信号,说明它的产品要么是利润太薄,要么是在用巨大的代价去维持市场份额。
要说最惨的,还得是奔驰。
作为豪华车里的老大哥,奔驰上半年的净利润可以说是被“腰斩”了,暴跌了55.8%。
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奔驰的净利润甚至还不如咱们中国的比亚迪一个季度的利润多。
要知道,比亚迪过去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中低端品牌的代表,而奔驰可是全球公认的豪华标杆。
一个百年豪华品牌,在赚钱能力上被一个中国品牌反超,这个事实本身就足够震撼,也足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如果说利润暴跌是最终的病症,那么在中国市场卖不动车,就是最直接的病因。
过去这么多年,中国市场可以说是BBA的“提款机”和“避风港”,不管全球其他地方怎么样,只要中国消费者肯买单,它们的日子就过得相当滋润。
但现在,这个最大的“金主”似乎不那么热情了。
就拿宝马来说,它上半年全球总销量只下降了0.5%,基本算是稳住了。
可单看中国市场,销量却下滑了15.5%,这个跌幅在它所有市场里是最大的。
同样,奥迪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了10.2%,奔驰更是大跌了19%,这两个数字都远远超过了它们各自的全球平均水平。
这就清楚地说明,问题主要出在中国。
不是全世界人民不爱BBA了,而是咱们中国消费者,对它们的热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退。
大家开始用自己的钱来投票,而BBA收到的票,显然是越来越少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这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汽车这个行业本身发生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
过去一百年,评价一辆好车的标准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件”。
在这方面,BBA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它们打造的那种机械质感、动力性能和品牌历史,共同定义了什么是“豪华”。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赛道也换了。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评价一辆好车的标准,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电池技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能力。
汽车正在从一个纯粹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这就好比,以前大家比的是谁的马快、谁的剑利,现在突然变成了比谁的枪好、谁的炮准。
BBA这些“武林高手”,虽然内力深厚,但在新规则面前,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它们的优势正在被削弱,而它们在燃油车时代的巨大成功,反而成了现在转型的沉重包袱,“船大难掉头”的困境在它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咱们中国消费者对“豪华”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
以前,我们觉得有真皮座椅、桃木内饰、一个响亮的品牌标志,就是豪华。
但现在,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更看重的是科技感和体验感。
车里有没有超大的屏幕,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实现高级别的辅助驾驶,甚至有没有车载冰箱、K歌系统,这些都成了新的“豪华”标准。
你花三四十万买一辆BBA的入门级电动车,可能会发现它的内饰和智能化水平,甚至还不如一台二十万出头的国产新势力车型。
这种巨大的体验落差,让BBA的品牌光环变得不再那么耀眼。
最关键的是,咱们自己的汽车品牌真的站起来了。
过去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只能在低端市场打转,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理想、蔚来、问界等一批中国品牌,凭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对BBA的传统地盘发起猛烈的冲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些中国高端品牌的销量增长了超过两倍,直接从BBA手里抢走了大量客户。
它们用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产品,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的豪华体验。
就连一向挑剔的德国媒体都不得不感叹,未来的汽车正在被中国定义。
所以说,BBA今天在中国市场遇到的困境,绝非偶然。
它是一个旧时代的王者,在新时代的规则面前所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这不是说它们的产品不好,而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上,它们的变化速度,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速度了。
那个单靠一个车标就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轻松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对BBA来说,可能真的已经过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