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7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出来了,每次一出榜,就跟看武林高手过招一样,大家都想知道谁的功夫最厉害,谁又成了新的武林盟主。
这次的榜单,说实话,有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以前大家总觉得,这第一名的宝座,要么是比亚迪的,要么就是特斯拉的,这两家轮流坐庄。
可这次,榜首的名字换了,一个咱们既熟悉又可能有点陌生的名字冲了上来,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用大白话聊一聊这张榜单,看看现在的车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们老百姓买车,又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咱们先从最大的新闻说起,就是这次的销量冠军。
榜单上写的是“星愿”,销量超过了三万辆,这个成绩相当惊人。
经过了解,这个“星愿”很可能就是咱们都熟悉的五菱推出的“星光”。
对,就是那个造出宏光MINIEV,喊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五菱。
五菱星光能拿到第一,这可不是偶然。
它说明了一个现在特别重要的道理:在大家花钱越来越精打细算的今天,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什么都重要。
你看五菱星光,一台尺寸不小的家用车,插电混动版的价格,竟然能做到8万块钱不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它没有给你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踏踏实实地给你一个大空间,一个极低的油耗,再加上够用的配置。
对于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这不就是最需要的吗?
所以说,它的成功,是性价比的胜利,也是对咱们老百姓真实需求的一次精准把握。
看完冠军,咱们再来看排在后面的老面孔。
特斯拉的Model Y,稳稳地排在第二名,销量也超过了两万辆。
这不奇怪,毕竟特斯拉的牌子、技术摆在那儿,在全球都是响当当的,在中国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它依然有大批的拥护者,产品力确实过硬。
真正有意思的,是排在后面的。
比亚迪这次简直就像是派出了一个“集团军”来打仗。
你看前十名里,秦PLUS、秦L、海鸥、海豹06、宋PLUS新能源,一眼望去,全是比亚迪家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饮料,想喝可乐、想喝果汁、想喝茶,结果发现货架上从高端到低端,各种口味的饮料大部分都是一个牌子的。
比亚迪现在的策略就是这样,不管你想花多少钱,想买个什么样的车,它总有一款能让你看上。
你想买个小巧的代步车,方便在城里穿梭,它有海鸥;你想买台十万块钱左右的家用轿车,它给你准备了秦PLUS和秦L这对“兄弟”,一个经典耐用,一个搭载了最新的DM5.0混动技术,号称一箱油能跑两千多公里,这油耗低得让人心动;你想买SUV,那选择就更多了,宋PLUS、宋L、元PLUS,大大小小,任你挑选。
这种全面的产品布局,让其他车企很难受,因为不管对手推出什么车,比亚迪总有对应的产品来竞争。
可以说,比亚迪现在最大的对手,可能就是它自己家的不同车型了。
说完了这些传统豪强,咱们再把目光转向那些新崛起的品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势力”,它们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小米SU7,这次排到了第五名,销量依然保持在两万辆以上,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奇迹。
小米的成功,一方面是车本身做得不错,外形好看,性能也强;但更重要的,是小米把做手机那套“粉丝经济”的玩法带到了汽车圈。
很多人买小米汽车,不仅仅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出于对雷军这个人和小米这个品牌的信任与支持。
这种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是很多传统车企羡慕不来的。
和小米路子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
这次榜单里的问界M7(原文写的M8,应为M7)也冲进了前十,销量突破了两万。
很多人买问界,其实就是冲着它搭载的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车机系统去的。
大家相信华为的技术实力,觉得它的智能体验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之一。
这说明,在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大型智能设备”的今天,领先的科技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卖点。
问界M9这样五十万级别的车,销量也能接近一万辆,更是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
再看理想汽车,这次靠着新推出的理想L6,销量也稳定在了一万多辆。
理想的打法一直非常专注,就是服务好家庭用户,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
从最早的理想ONE,到后来的L系列,它一直围绕着“舒适”、“大空间”、“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家庭最看重的点来做文章。
新出的L6,就是把这些体验做到了一个更亲民的价格区间,让更多家庭能够得着,策略非常清晰。
当然,除了这些头部玩家,榜单上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车型。
比如宏光MINIEV、长安Lumin、吉利熊猫这些微型电动车,虽然价格便宜,但它们的销量加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它们解决了无数人日常短途代步的难题,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让电动汽车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还有像小鹏、零跑这些品牌,也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小鹏推出MONA M03进军主流市场,零跑则继续坚持极致性价比的路线,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的配置来吸引消费者。
整个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品牌都在上演着自己的剧本,有的靠技术,有的靠品牌,有的靠性价比,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咱们消费者的认可。
这张榜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力、竞争的残酷,也照出了咱们老百姓买车时最真实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