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

两分钟,这也太夸张了吧?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在一间工厂,新能源车竟然像煎饼出锅一样快,眨眼功夫就能出来一辆。

究竟是哪个魔法工厂这么牛?谜底就是北汽和华为合力打造的——北汽享界超级工厂。

32.8万起的享界S9T刚预订,生产线后厨就“唰唰唰”忙开了,说它是北京工业旅游新晋网红点,真没在吹牛。

问题来了:普通人到底还能从这里看到什么行业转型的暗线?智能制造、绿色工厂是噱头还是新标准?一座工厂能否真的拉动一个城市的汽车梦想?

不妨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探北汽享界超级工厂背后的“造车速度与激情”。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工厂的规模,那可不是市井传说里能轻松想象的。

单论占地面积,87万平米,相当于四个鸟巢摞一块。

走进机器人丛林,622台机械臂烫手转不停,生产啥概念?关键工序百分百自动化,焊、喷、紧、涂齐飞,家里连个吸尘器都不到这火力的零头。

你会发现,这套生产链不是光靠机器搞定,还和奔驰、麦格纳两家制造标杆对齐。

别听着玄乎,意思其实简单——就是它把人家顶级水平都学了个遍,还能卷出新花样。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往深里捣鼓,你才知道人家真不是简单照搬。冲压车间里,德国舒勒高速伺服冲压线虎背熊腰,一秒出活儿的速度比你加速都快,每一次冲压能砸出厚度小于三根头发的零件,精度这词在这里不是鸡肋,而是命门。

更夸张的是6车型柔性共线,不怕市场多变,说白了,潮流怎么变,生产线都能跟着舞步跳起来,国内类似的也就屈指可数。

当然,车身环节也不是走走过场。

166套定位系统精准调度,库卡们把焊接工艺搞得像间谍任务,5000多个连接点分工细致,铆点那叫一个结实,万一真遇见外太空落雨,估计都没啥毛病。

讲究的还不仅是“外壳”,涂装板块光机器人就有一车队,42喷漆加15涂胶,拳打污染、脚踢浪费。

“3涂1烘”的工艺一出场,VOCs排放直接比同行少一半有余,绿色这块没丢。

12种车色随你挑,漆面经过百八十道程序,晒个十年八年也不怕褪色,那叫一个耐造。

总装部分了不得,全靠“分布式智造”支撑。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八条主线,近两百工位,还分着七种模块,协作起来完全不像传统车间那样一锅乱炖。

更技术流的是,专门拆出一块高精度标定区,智能驾驶设备一字排开。

这里头华为的活着实有点秀——自动驾驶校准一毫米不差,激光雷达、摄像头那些个个全都脾气不小,要不是全都经过强化测试,估计上路分分钟就成“马路杀手”。

不过最让我吃惊的还是检测流程。车还没赶下线,先给你洗个大暴雨级澡、再泡淋浴一小时,跟“撒点水就走过场”那些车厂比,简直不是一个量级。

而且上路测试直接跑50公里实战,强度堪比军训,不出毛病才准你“毕业”,什么叫“零缺陷流出”,这里真做到了。

工厂的智能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2843台设备全联网操作,说是工业4.0,实际操控精度简直6到飞起。

车身精度和拧紧力矩的数据,一边生产一遍记录,活脱脱智能监控体系。

环保也没拉下,绿能工艺、循环风利用,废气处理过后干净到能逗猫,排放水平比北京还低一大截,这点给环保党点个赞。

聊完工厂,不得不转向新宠享界S9T。

这波预售32.8万起,可谓未上市先爆红,短短几天预订破两万辆,抢手劲堪比新款iPhone。

配置拉满,动力够猛。

有增程版也有纯电,纯电版一次充电八百多公里,谁还天天担心“里程焦虑”?增程那款加满油要跑一千三百多公里,去趟省外,脚都麻了车还没趴窝。

再来看智能驾驶,这不是“盲盒玩具”,是华为团队倾力之作:36个高精度传感器、激光雷达、立体感知,坐车里等于有了个满级“副驾驶”,城市里拥堵变魔术似的轻松溜达。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焕新旅行车体验,S9T不单拼颜值。

全车可降解生态材料,连空气都“零醛零苯”;前挡风双层镀银,防晒抗紫外线,暴晒一天也不怕中暑。

座椅一坐上去就像进了头等舱,通风、按摩、加热全副武装,腿托都能调成床,午休不是轻轻松松?冰箱随温而来,冷饮热饮随手搞定。

外观也够吸睛,六种配色任你选,每个版本标配星辉轮毂,谁开出门谁知道,路人多瞅你一眼绝对不是偶然。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其实在北京混汽车产业这摊子,北汽稳居头把交椅不是偶然现象。

论底蕴,这可是从1958年一路摸爬滚打下来的67年老司机。

高端品牌、亲民型号、硬核越野,该卷的全卷了个遍。

享界主攻高端智能,S9和S9T一亮相就把水准顶上去了,全方位安全系统、四激光雷达、同级最强静音舱,不差钱的基本都要围观一下。

极狐那一批则是走实用集中营路线,续航300-600公里,价钱也亲民。

你要野,那就整BJ越野车,高性能、强动力、可靠性杠杆,翻山越岭有人保驾护航,深受探险粉丝的喜欢。

每年稳稳几万台销量,陪你爬沙地下泥坑,讲情怀的地方一点不含糊。

产业层面,这一套制造体系可不是随意搭的。

北京已然形成了以新能源为龙头的产业带,极狐、享界、越野三类车型各分其道,把高端、经济和越野都堵得死死的。

享界超级工厂,横空出世其实就是产业升级的代名词。

地域优势又牛,北京这块弹丸地,好几个汽车大厂集结。

高校一大堆,科研院所更是扎堆,专业工程师、智能网联人才充斥大街小巷,技术梯队都快成“汽车科技社区”了。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你以为产业协作还只在北京?

不,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链长机制、半小时供应圈,相关企业不光坐地生财,还带动周边河北、天津配套产业一起升级。

这样拉横向协作,既能节约成本,还能让整个东北华北板块扎堆冲高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朋友圈”。

制造绿色化算是北京这几年的另一个标签。

减少排放、升级工艺,享界自家搞绿色硅烷、废气处理那套,别家也在折腾。

充电桩铺得比网红咖啡店还快,车企与政府联动,一边升级产业,一边换绿牌节能,让整个城市朝低碳目标告别“口号式环保”。

眼下新能源车产量暴增,仅7月份就干出了5.2万台,同比增长堪比赶集日人流。

没到年终,产量就超过去年全年,这速度估计只有“双11快递”能一较高下。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工厂不再是铁皮围墙围出的禁地。

工业旅游新风口的出现,像享界工厂这样搞沉浸式体验,不光逗小朋友开心,大人顺便还能试驾,合家欢变得特别轻松。

实地走访、手把手操作区、亲见机器人忙活——不是吹牛,看完后你对“造车”两个字估计脑海能浮现流程动画。

家长会儿看试驾,小朋友学点科学知识,说不定下单还真有人跃跃欲试。

殷女士那家回来后直接下单——这还真不是广告剧情本,说明产业链拉动消费不是空谈。

密云区趁机玩起“产业+生态+旅游”一套组合拳,吃鱼、采摘、看工厂,旅游和消费相互加持,其实就是现代工业与区域经济的活教材。

最值得回味的还是那条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线索:一座工厂,两分钟一辆新车下线,除了高效率和高科技的标签,这里面还藏着产业转型、城市集群、绿色升级多条线索。

有人可能觉得:顶端工厂、智能智造、绿色生产,这类报道说多了都快成标配。

但真相是,不是所有车厂都能搞成享界工厂的这种高度,自动化和数据化不是互怼KPI的噱头,而是能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一个“零缺陷”流出,“绿色排放”实时跟进。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超万订单、一线速率、产业聚合、工旅结合,看似分散,其实串起来是一条汽车行业“质变”的主线。

这里不仅仅制造新车,同时也在制造新模式、新体验,甚至是带动北京未来的经济增长“发动机”,这才是细思极恐之处。

口头说一百句,不如实地溜达一圈。

如果你以为造车不过就是流水线上螺丝拧两下,绝对错过了整个行业的巨大进化。

智能化、绿色化、体验升级,三管齐下,一不留神就有工厂网红“蹿红”了都市郊区。

北汽华为合造超级工厂,两分钟一车出线,工业旅游成新潮-有驾

再往后看,技术升级、产业协同边界还能如何拓展,高端智造会不会从超级工厂溢出去,诞生更多“享界们”?谁能下一个实现两分钟出车?

掰指头数数,答案悬念还在继续。

你更看重新能源车的自动化制造,还是更热衷体验科技与绿色生产带来的新鲜玩法?

下一个假期,愿意拎包组队去工厂打卡沉浸式“造车”吗?

说说你的感受呗——评论区见!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