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开车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这么一个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场景:一大早急着出门上班,车子刚启动没多久,仪表盘上那个黄色的、长得像个小感叹号的胎压报警灯就突然亮了起来。

这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都是“坏了,轮胎是不是被扎了?是不是漏气了?”心里一急,方向盘一打,就直奔最近的修理店,想着赶紧补补气,别耽误了正事。

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这个看似紧急的报警,十有八九只是天气开的一个玩笑。

如果您没弄明白其中的缘由就急着去补气,不仅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还会让您的油钱和修车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中学物理课上都学过的“热胀冷缩”原理。

轮胎里面充的是空气,空气受温度影响非常明显。

当天气暖和的时候,空气分子活跃,体积膨胀,胎压就高;天气一冷,空气分子活性降低,体积收缩,胎压自然也就跟着降下来了。

这个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外界气温每下降10摄氏度,轮胎的胎压大约会相应地降低0.1bar左右。

我们来设想一个具体的情景:比如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气温20度,您给爱车四个轮子的胎压都调整到了非常标准的2.4bar。

结果夜里一股寒流过来,第二天早上您出门时,室外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5度。

这一夜之间的温差就达到了25度。

按照刚才的规律计算,您的胎压就会自然下降大约0.25bar,变成了2.15bar。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现在很多汽车自带的胎压监测系统,它的报警阈值就设置在标准胎压下降10%到15%左右,2.15bar这个数值,正好就触发了报警系统。

于是,那个让您心烦的报警灯就亮起来了,但实际上,您的轮胎很可能完好无损,没有漏气。

面对这种情况,最正确的处理方式不是立刻冲向修理店,而是先让车子正常行驶起来。

因为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会和地面摩擦,产生热量,轮胎内部的空气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一般开上个一两公里,最多不超过十分钟,随着轮胎温度回升,胎压自己就会慢慢涨回到正常范围,报警灯很可能就自动熄灭了。

这才是最常见的情况。

如果您不了解这个原理,在轮胎最冷、胎压最低的时候,急匆匆地让修理师傅把气压补到了2.4bar甚至更高,那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因为您是在一个非正常状态下进行了操作。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等您开车上了快速路或者高速公路,轮胎高速转动,温度会急剧上升,之前被“冷静”压缩的空气现在会猛烈膨胀,胎压可能会轻松飙升到2.8bar、2.9bar甚至更高。

这就造成了“胎压过高”,其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首先,胎压过高会使轮胎的接地面积变小。

正常的轮胎是整个胎面均匀接触地面,而胎压过高的轮胎会像一个被吹得鼓鼓的气球,只有中间一小条区域着地。

这意味着轮胎的抓地力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雨天或者下雪天,路面湿滑,抓地力本来就差,这时候过高的胎压会让您的刹车距离明显变长,车辆在转弯时也更容易侧滑,极大地增加了事故风险。

其次,胎压过高的轮胎会变得非常硬,失去了应有的缓冲和吸震能力。

平时我们开车过一些小的坑洼或者减速带,轮胎的弹性会吸收掉一部分冲击。

但轮胎过硬之后,再遇到这些路况,就相当于用一块硬石头去撞另一块硬石头,冲击力会直接传递给轮胎的结构层和车辆的悬挂系统。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特别是轮胎侧壁,它是最薄弱的地方,在受到猛烈冲击时,内部的帘线层很容易断裂,导致轮胎鼓包。

一旦出现鼓包,这个轮胎就等于报废了,完全无法修复,只能更换,一条轮胎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笔钱花得实在冤枉。

所以,科学地管理胎压,尤其是在冬季,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和知识。

正确的做法可以分为简单的三步。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您车辆的“官方标准”。

这个标准绝不是修理店师傅凭经验随口说的一个数字,而是汽车制造商经过无数次严谨测试后得出的最适合您车型的胎压值。

这个数值通常贴在主驾驶一侧的车门框上,或者在油箱盖的内侧,会用一张小小的贴纸标明,上面会清楚地写着在不同载荷(比如空载和满载)情况下,前后轮的推荐冷胎压。

这才是您唯一的、最权威的参考依据。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第二步,是进行准确的“冷胎”测量。

所谓冷胎,指的是汽车停放超过三个小时,或者行驶距离没有超过两公里的状态下的轮胎。

千万不要在刚跑完长途或者激烈驾驶后去测量胎压,因为那时轮胎温度很高,测出的胎压是虚高的,没有参考价值。

最好的时机就是每天早上出门前。

您可以花几十块钱买一个质量可靠的胎压表放在车里,自己动手测量一下四个轮子的气压,然后和车门框上的标准值进行对比。

如果测出的数值确实低于厂家推荐的最低值了,那才需要去补气。

如果高于最高值,反而需要放掉一些气。

第三步,是在补气后进行复查。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补完气之后,不要马上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建议您开上两三公里,让新补充进去的空气和轮胎内原有的空气充分混合,温度也趋于稳定,然后再找个安全的地方停下来,重新测量一次。

这样可以确保四个轮胎的胎压基本一致,并且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了因为补气时操作不准而导致的偏差。

总的来说,对于我们日常家用的轿车,在冬季,冷车胎压保持在2.4bar到2.5bar之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范围。

而对于车身较重、轮胎尺寸更大的SUV车型,可以适当高一些,调整到2.7bar到2.8bar。

如果遇到需要满载家人或者拉很多行李跑长途的情况,可以在标准值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0.1到0.2bar,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但切记不能加得太多。

我们强调了胎压过高的风险,但也不能忽视胎压过低的危害。

实际上,长期胎压不足是导致高速爆胎的首要原因。

天冷胎压报警别瞎补,三步判断,乱加气毁胎又费油-有驾

根据美国交通部门的统计,高速公路上有超过四成的爆胎事故,其根源都是胎压过低。

因为胎压不足时,轮胎的侧壁会被过度挤压和变形,在行驶中反复地弯折,就像我们反复折一根铁丝一样,时间长了,内部的帘布层就会疲劳断裂,加上行驶中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最终导致轮胎结构崩溃,引发爆胎。

除了安全问题,胎压不足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油耗刺客”。

有研究数据表明,轮胎气压比标准值每低0.3bar,车辆的百公里油耗就会增加大约0.6升。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假如您一年行驶两万公里,现在的油价是每升8元,仅仅因为胎压偏低,您一年就要多花掉0.6升 (20000公里/100公里) 8元/升 = 960元。

这笔钱,足够您做好几次车辆保养了。

最后,也想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维修店推销的“充氮气”服务。

他们会宣传氮气是惰性气体,稳定性好,受温度影响小。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我们平时呼吸的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就已经高达78%。

您花几十甚至上百元充的所谓“纯氮气”,所带来的那一点点性能差异,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是根本无法察觉的。

省下这笔钱,给车多加半箱油,或者给家人买点好吃的,显然是更实在的选择。

正确地理解和管理胎压,是每一位驾驶者保障行车安全、节省开支的必修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