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为了一辆车的颜值心甘情愿等上一年多。这位29岁的白领告诉记者,25万元价位的车确实不少,但小米YU7给她的那种情绪价值,别的车真给不了。"就是那个外观,一眼就看中了,感觉开出去特别有面子。"
说起小米YU7的火爆程度,数字确实有点吓人。6月26日发布当天,开售3分钟大定就突破20万辆,1小时冲到28.9万辆,18小时后锁单量达到24万辆。连雷军自己都在直播里说:"我其实是愣住了,看了好几遍,这个数字绝对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这样的成绩让人不禁要问,小米汽车到底有什么魔力?要知道,前段时间小米还因为辅助驾驶事故和车主退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怎么一转眼又成了香饽饽?
其实仔细琢磨,小米这招棋下得挺精明。承络资本合伙人徐泯穗分析得很到位:当别的品牌都在拼配置、拼空间、拼智能的时候,小米偏偏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和情绪价值。再加上雷军这个"网红CEO"的个人魅力加持,品牌和车型都跟着沾光不少。
从定价策略来看,小米YU7标准版、Pro版、Max版分别定价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这个价格比同配置的Model Y便宜1万元,比其他竞品低3万到5万元。用王鹏的话说,这是"高配低价"策略直接击穿了高端SUV的价格底线。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认为,小米多年来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成了汽车业务的天然流量池。这些用户对小米品牌有着高度认同感,当小米跨界造车时,他们自然成了最早的潜在客户。"这种基于品牌忠诚度的用户传播,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不过话说回来,火爆的订单背后也有烦恼。记者在小米汽车APP上看到,锁定订单的YU7最快需要57到60周才能交付,也就是说要等一年多。这让不少用户开始犹豫了。
黄女士就明确表示,如果车子今年年底交付不了,她就要考虑弃单了。原因很现实:延迟到明年交付,可能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还得缴购置税,预计要多花3万块钱。"如果小米能承诺补偿一半费用,我愿意等;不然的话,可能就转向Model Y了。"
这样的车主还真不少,友商们也趁机开始截胡小米的订单。比如小鹏G7预售价下探到20.99万元,智界也推出了限时补贴。竞争确实激烈得很。
从行业格局来看,小米YU7的出现确实是对智能汽车市场的又一次冲击。数字经济学者罗富国表示,其高性价比和强大智能配置,让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策略和定价体系。
有意思的是,在小米YU7发布后,"蔚小理"的创始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送祝福,同时也为自家产品预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在社交媒体上说:"预祝小米YU7大卖!"然后话锋一转,开始介绍即将上市的理想i8。这种商业互动还挺有意思的。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的反应更直接,他坦言自己本来"心情很好",因为零跑的订单量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从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格局确实在发生变化。在"蔚小理"中,只有小鹏在上半年交付量超过了年度销量目标的50%,理想和蔚来的完成度都不太理想。零跑汽车倒是实现了领跑,连续4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第一名。
王鹏认为,短期来看,小米汽车确实面临产能不足、交付周期长和友商截胡等挑战,但长期潜力还是很大的。SU7的成功已经验证了小米的爆品制造能力,YU7的订单火爆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不过他也提醒,流量反噬和舆论风险还是需要警惕的。小米后续需要在技术迭代、生态协同、产能扩张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说到底,小米YU7的火爆反映的是消费者对高性价比智能汽车的强烈需求。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笑到最后。至于小米能否兑现承诺,解决交付难题,还得看接下来的表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