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汽车界是一盘棋局,那新能源车领域绝对是当下最激烈的战场之一。而这场战斗的关键,是谁能够掌握“三电”技术,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就在不久前,东风汽车和欣旺达两家企业的联合项目——东昱欣晟超充电池——正式在湖北宜昌开工,并且亮出了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的成绩单。这是什么级别的操作?别说是在新能源汽车业界,就算放在中国制造领域,这也是响当当的大动作。
蹭热点是娱乐评论的基本操作。首先,这事背后的东风汽车可是个狠角色,它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玩的风生水起,扛着“国民车”的大旗多年,现在瞄准新能源,一步一个脚印地玩出了新花样。但这次东风可没自己单干,而是联合欣旺达,这家电池界的老司机,把他们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垒在了一起,生生熬出了2000万支电芯的“顶配数字”。说实话,别说普通消费者,行业里的同行估计也得扭头看两眼:低调不是东风的风格,但这效果惊着了人。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2000万支电芯到底是怎么来的。且看东昱欣晟的进度条,每年打怪升级,2023年刚下线第一支,今年电芯产量就突破600万;甚至明年产能目标直接从初期的2GWh提升到10GWh,这倍速成长让不少人感慨“不是在加速转型,就是在加班!”难道东风的产能,全寄托在宜昌这块地?这一操作,不仅仅是给自己造了条“电池供应链的护城河”,还顺手将湖北宜昌推上一波新能源产业的热搜。
你以为这次的新闻只是一场炫耀大会?错了!东风和欣旺达在技术上已经造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比如他们推出的闪充电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快充”,而是能支持10分钟从10%电量充到80%的那种“超快充”。是什么概念?以前我们在高速服务区看着人家大排长龙充电,现在,闪充技术怼过来,这排队时间直接砍了一半还多。当然,最有意思的是,这款闪充电池在零下20℃的环境还能保持85%的能量。这听着就让人想拍案叫绝:冬天怕冷?电池跟你一起硬气!
说到问题,这就要聚焦到用户日常的补能、续航和低温性能这三大新能源车的“天敌”。别看东风和欣旺达好像在技术上一路开挂,他们的每一支电芯都得满足多款车型的要求,从经济型小车到中大型SUV全覆盖。而新项目的启动,恰恰瞄准了用户需求,试图用更强的技术和更完善的交付能力来解决这些“痛点”。这是聪明的做法:续航能解决,价格还能保持竞争力,老百姓买单的概率当然就大了。
但值得关注的是,东风这番操作不仅是在抢占国内市场,同时也是在下国际棋。你别看他们一口气把目光锁定在新能源供应链自主可控上,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国家制造业的一种“底气”。东风这回死抓核心资源,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还顺带推动了湖北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这波操作,就好像给宜昌这片区域打上了一个“新能源产业之都”的标签,而东昱欣晟项目,就是这片标签的关键序章。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搞,是不是有点野心膨胀了?在巨头们争相投入新能源领域的当下,不去抓住核心资源,企业还有什么未来?东风的选择,一方面抓技术,另一方面抓产能,同时还把区域经济带起来,这显然是双赢的局面。未来他们和欣旺达是否能继续耍出更大的牌面,这还得看市场的反馈。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新能源赛道的跑道,算是彻底燃起来了。
看着这场电池大战,吃瓜群众突然悟了:什么叫“先人一步”?不是你开个发布会炫业绩就了不起,而是抓住市场需求、更新技术红利,同时还能用行动讲出“中国制造”的底气。这才是东风汽车和欣旺达这一波操作的精髓。不禁想问一句: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开着这种顶着闪充标签的电车,跑它个30万公里不带打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