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

最近总有朋友来问,说现在电车市场太乱,不知道怎么选。

我一般都劝,说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但昨晚深蓝L06这个预售价一出来,我感觉这子弹飞得有点太快了,快到直接打穿了很多人对“入门级”的认知。

13.99万起,标配激光雷达,256TOPS算力。

这几个关键词摆在一起,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大概是2011年左右,我去中关村配电脑的场景。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那时候的信条是什么?

就是“堆料”。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CPU要框框最多的,显卡要显存最大的,主板恨不得把所有插槽都给你焊满了。

至于这些硬件你到底用不用得上,当时的回答是“战未来”。

一块顶配的主板,能保证你三五年内升级无忧,这笔投资,值。

后来,这套逻辑被小米用到了手机上,直接把一个“期货”的概念,变成了全民的消费习惯。

1999元,给你当时最顶级的处理器,最大的内存。

至于系统BUG多不多,发热降不降频,那是后话。

先把用户圈进来,用一个无法拒绝的硬件价格,完成最原始的资本积累——用户规模。

现在回头看深蓝L06,这味道是不是有点太熟悉了?

它本质上已经不是在卖一辆传统意义上的车,它是在卖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的硬件平台”。

我们来捋一捋这笔账。

对消费者而言,这笔账有三层。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第一层,是【金钱账】。

这个最直观。

过去,你想买一台带激光雷达的车,预算起码要拉到20万以上,甚至更高。

现在深蓝直接把门槛干到了14万(预售价,正式价大概率更低)。

这就像以前三四千块的手机,突然给你配上了旗舰级的摄像头模组和处理器。

单从硬件成本看,这笔买卖的“值博率”极高,消费者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馅饼砸脸,谁不迷糊。

第二层,是【情绪账】。

买车这个行为,尤其是在中国,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决策。

它有很强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

开一台“标配激光雷达”的车,哪怕你一年也用不上几次高阶辅助驾驶,但这个配置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技术前沿”的身份标签。

它满足了一种“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心理。

这种由技术冗余带来的满足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绪价值。

深蓝用一个极低的价格,把这种过去属于高端车主的情绪体验,下放给了普通大众。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第三层,是【机会成本账】。

这笔账最隐蔽,也最关键。

你现在花14万买了一台L06,等于用今天的钱,买了一张通往未来三到五年“高阶智能驾驶”的门票。

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摆在这里,意味着硬件上,这台车具备了实现更强能力的潜力。

它的天花板,比同价位那些没有这些硬件的车,要高得多。

当然,这里面有个陷阱,就是这个“潜力”什么时候能兑现,要花多少钱兑现,是个未知数。

你看,它的城区辅助驾驶功能,就需要额外花一万块选装。

硬件是“标配”,软件是“选配”,这就是未来汽车行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硬件引流,软件赚钱。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辆车,其实你买的是一个需要不断付费升级的“账号”。

算完了消费者的账,我们再反过来,算算深蓝,或者说长安的账。

他们图什么?

赔本赚吆喝吗?

显然不是。车企都是浓眉大眼的,不做亏本买卖。他们的账,算得更远。

首先,是【市场份额账】。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蓝海,而是血海。

或者用更流行的词,叫“内卷”。

在这个阶段,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怎么活下去?

靠规模。

没有规模,你就无法摊薄研发成本,无法在供应链上有议价权,更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深蓝S07和SL03之前的销量表现不算特别突出,说明在轿车和SUV的主流战场上,它的产品力还没形成绝对优势。

那怎么办?

开辟一个新战场,或者说,用“降维打击”的方式,去抢别人的市场。

L06这一手“配置下放”,就是典型的降维打击。

它打的不是同价位的车,而是高一个价位的车。

用B级车的价格,给你C级车的配置想象力,以此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先用亏损换规模,等用户基数大了,再考虑盈利。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其次,是【数据资产账】。

标配激光雷达,意味着每一台L06上路,都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器。

这些数据对于训练自动驾驶算法来说,是无价之宝。

用户越多,跑的路越复杂,数据质量越高,算法迭代就越快,护城河就越深。

特斯拉为什么在智能驾驶领域一直领先?

FSD在美国的大规模推送,积累的海量真实路况数据,是核心原因之一。

所以,深蓝现在卖车,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招募”更多的“数据标注员”。

这笔无形资产的价值,远比单车利润要重要。

最后,是【生态圈账】。

车,正在从一个“一次性销售的硬件”,变成一个“持续提供服务的平台”。

今天标配了激光雷达和高算力芯片,明天就可以给你推送新的付费功能,比如更强的AEB、更智能的泊车、甚至是车载游戏、高清电影。

那个3nm工艺、跑分160万的座舱芯片,现在看似乎是性能过剩,但它就是为了未来的“生态收费”做准备的。

当车里的软件体验,能像手机App一样丰富和重要时,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来了。

这才是所有车企都在瞄准的终极目标。

13.99万预售!深蓝L06标配激光雷达,智能芯片加速新能源车价值提升-有驾

所以,捋清楚这几笔账,我们就能看明白深蓝L06的本质了。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性价比屠夫”,它是汽车行业“小米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产物。

它告诉我们几个趋势:

1. 汽车硬件正在加速“白菜化”。

过去区隔高低端车型的核心硬件,比如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空气悬挂(L06的磁流变减震器也是一个例子),会以极快的速度下放到主流价位。

2. 买车决策的逻辑正在改变。

未来我们买车,可能不再是看百公里加速几秒,而是看它的芯片算力多大,OTA升级潜力多高,软件生态做得怎么样。

我们评估的不再是一台车的“当前价值”,而是它的“未来价值”。

3. 车企的盈利模式正在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和服务”。

硬件只是一个入口,一个平台。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购车成本可能降低,但用车过程中的“隐性支出”可能会增加。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面对L06这样的产品,不用过于激动,也别急着下定论。

只需要明白,你为这13.99万付的钱,买到的究竟是什么。

你买到了一套非常不错的硬件底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期货”,以及成为车企“数据贡献者”的资格。

至于这个“期货”最终能否兑现,能兑现多少,取决于车企后续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商业良心。

这就像当年我们买回那台堆满料的电脑,以为能“战未来”,结果发现大部分时间只是用它来上上网、看看电影,最强的性能,永远停留在了跑分软件里。

希望这一次,汽车的“战未来”,能真的等到未来到来的那一天。

共勉共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