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长安汽车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经过国家的批准,兵器集团拆分出汽车业务,成为独立的央企。
这一动作在长安的企业版图上,树立了“独立央企”的新标杆。
作为长安在新能源市场攻坚的尖兵,深蓝汽车自2022年成立以来,为长安在绿色出行领域做出了关键贡献。
如今,长安正式成为央企,深蓝也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继续冲刺。
在过去三年里,深蓝汽车的全球交付量已突破50万台!
它是如何做到的?
在新能源造车的激烈竞争中,很多玩家只会喊大话、造噱头,但销量和口碑都提不上去。
而深蓝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央企新能源的销量领头羊,关键在于它比大部分新势力更懂怎么“做生意”。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蓝靠技术打动市场。
它的核心武器之一是超级增程技术,拥有“超级省钱、超级爽快、超级安全”三大核心优势。
可以用1升油发出3.63度电,还配备了续航60万公里、无需感知衰减的“金钟罩”电池2.0,大大改善了出行的焦虑——不用担心续航或电池安全问题。
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2项专利),电池安全技术也拿到中国发明金奖(50项专利)。
深蓝把这些专利都开源出来,体现了它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投入。
正是因为持续深耕技术,深蓝成为了央企新能源领域的领头品牌。
而在背后,还藏着一些值得挖掘的秘密。
比如,深蓝一边用超级增程技术,一边依靠华为的乾崑智能,展现出一种“靠谱实干”的性格。
这种踏实的态度,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充满信任,也成为它加速前行的动力。
深蓝在技术上没有“闭门造车”,依托长安的强大规模优势,它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左手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的技术路线,逐步压制竞争对手。
智能化方面,它和华为合作,开发了乾崑ADS SE驾驶辅助系统。
比如在深蓝S07、L07这些家用车上,都装配了这套系统,让20万以内的车主也能体验到先进的智能驾驶。
这说明,优质的新能源技术不仅要高端,还要普惠大众。
深蓝三年快速崛起,基本上是命中注定的成功,因为它的技术和产品都很有竞争力,吸引力十足。
未来,随着“央企升格”的背景,它还会有更大动作吗?
答案是肯定的。
“智领2030”战略已经明确:到2030年,深蓝计划实现年销200万辆,海外市场占比35%,推出30款新车。
技术上,它会以“全域AI”为核心,打造“1+4”超级技术体系,让大模型技术与驾驶、座舱、能源、底盘四大领域深度融合,实现智能跃迁。
在智能驾驶和座舱方面,深蓝采取“走两条线”的策略:既自主研发,也和华为合作,确保在差异化上占优势。
在产品布局上,深蓝计划形成“3纵3横”的车型格局:包括轿车、SUV和硬派越野车,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细分为紧凑、中型和大型,保证产品线丰富多样。
服务方面,规划国内2500多个订单中心、1000多个交付点、2000多个售后网点,力求给用户带来更贴心的体验。
这些年,深蓝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预计到2030年累计会超过百亿。
可以预见,随着新车如深蓝S09的发布,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作为深蓝的旗舰车型,S09以“空间全面突破,智能超乎想象”为核心卖点,成为中大型新能源SUV的标杆。
价格定在23.99万元起,打破市场常规,还承诺一年内不降价,真正让科技变得平易近人。
如今,深蓝正为央企新能源品牌提供一个可以复制的盈利模型和技术创新机制,不仅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也在为“中国汽车强国”的目标添砖加瓦。
总之,长安汽车成为央企后,为深蓝带来了更多机遇。
深蓝很懂新能源汽车的平衡术——既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又不断用新颖、前瞻的产品创新,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随着“智领2030”战略的逐步落实,深蓝会以央企先锋的姿态,推动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变革,把新能源的“下半场”变成自己的“主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