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这个术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那个时候,轮胎的强度主要依据其所使用的骨架材料层数来衡量,例如四层和六层,这种层数通常会用中文或英文进行标注,例如中文的“12层级”或是英文的“14P.R”代表14层级。
层级高于四层级的轮胎,其层级数越高,则意味着其耐重载能力也越强。规格则是轮胎几何参数与物理性能的重要标识。
帘布层数常用英文i2来表示,尽管实际帘布层数为10层,但其实际承受的重负荷能力相当于2层。帘线材料的选择也相当丰富,包括尼龙、钢丝、棉线和人造丝等。不同类型的车辆所使用的轮胎层级也有所不同,例如一般轿车的轮胎层级多为2层级,而大型货车则通常需要8级到10级之间的层级,以满足其更大的载重需求。
至于全尺寸备胎,其规格与原车其他四条轮胎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方便地替换任何一条暂时或已不能使用的轮胎,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