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汽车圈发生了一件大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说它大,是因为它顶着国际汽联(FIA)的名头,在合肥搞了个什么“生态拉力杯”,听上去高大上,国际范儿拉满了,感觉像是汽车界的奥运会。说它什么都没发生,是因为你问问身边开车的朋友,有一个算一个,谁知道这事儿?谁关心这事儿?大家关心的都是下个月车贷还不还得上,门口的充电桩又涨了几毛钱,以及隔壁老王新提的问界M9到底能不能K歌。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魔幻之处。一边是卷生卷死的红海战场,车企们为了多卖两台车,已经把价格战打成了“掀桌子战”,恨不得直接宣布“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发布会开得比说相声的还勤。另一边,却有人在不紧不慢地玩一场关于“环保”和“能耗”的“行为艺术”,还是一场国际级别的行为艺术。
这个所谓的“生态拉力杯”,本质上就不是比谁快,而是比谁“省”。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型的、跨越几百公里的“黄金右脚”大赛。一群国内外车手,开着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产新能源车,在安徽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电门,生怕一脚踩深了,续航就崩了,比赛就输了。这哪是拉力赛,这分明就是一场大型的当代修仙现场,比的不是马力,是“道行”,是“心境”,是谁的“龟息大法”练得更炉火纯青。赢了的,不是车手,是“道长”。
蔚来拿了冠军,这事儿吧,就非常“典中典”。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一直是我们这些凡人需要仰望的。在所有人都在研究怎么把沙发冰箱大彩电塞进车里,怎么用29.9万的价格把对手的50万旗舰干趴下的时候,蔚来不声不响地去修仙了,而且还修成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你们卷你们的阳关道,我修我的独木桥”的超然物外。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后来又换了国产车的油腻中年人,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有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绝对的胜利,而是一种“姿态”。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永远不是那台发动机或者那套内饰,而是那个三叉星徽本身。它代表了一种“我应该拥有这个”的玄学。蔚来在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服务、换电、NIO House,以及现在这个国际赛事的冠军,都是在为它的“品牌玄学”添砖加瓦。它要告诉它的用户,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有品位的,是环保的,是得到了国际认证的。至于这台车本身是不是同价位最能打的,诶,这个不重要。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当然,这场“修仙大会”背后,都是生意。主办方说,借助这次赛事,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际汽联赛车目录,以后全球顶级车手可以直接选用。这话听听就好。你觉得一个欧洲的拉力车手,会在WRC和这个“生态杯”之间犹豫吗?他会放弃他那台轰鸣的、能喷火的赛车,来选择一台开起来像幽灵一样的电动爹吗?最好的宣传,永远是把车卖到他家门口,让他天天能看见,而不是在一个他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在哪的安徽山路上,拿个节能奖。
真正的战场,永远在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我一直觉得,中国自动驾驶的希望,不在于那些装了多少个激光雷达的“科技怪物”,而在于如何征服“老头乐”。只要你的车能在一个布满了逆行、闯红灯、随意变道的老头乐的车流里,安全地把你送到目的地,那你的自动驾驶就成了,就天下无敌了。因为老头乐是不讲道理的,它用最朴素的物理规则,挑战着你最昂贵的算法。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它讲规则,它跟你讲“我没看见”。同理,我们的车要出海,要让外国人认可,关键也不在于拿了多少节能冠军,而在于它在巴西的贫民窟、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在东南亚的湿热雨林里,能不能做到皮实、耐用、不趴窝。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他们把这场“功德赛”和文旅项目“一把子整活”了。美其名曰“跟着赛事游安徽”。800公里的赛道,串联了天柱山、九华山、黄山。听上去很美,对不对?把体育、旅游、消费联动起来。但我们得问一句,这个联动效应,到底有多大?是能让黄山的门票多卖几张,还是能让九华山的香火更旺一些?说起黄山,我想起来有一次在山顶吃的泡面,三十块一桶,但讲真,那可能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泡面。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贱。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一场专业性极强、观赏性又没那么强的比赛,能吸引多少“自来水”游客?恐怕来看比赛的,大部分还是车企自己组织的、媒体,以及一些铁杆粉丝。它或许能给当地带来一时的热闹,但要说成为“强引擎”,拉动整个区域经济,我觉得有点过于乐观了。这就像你试图用一根牙签去撬动地球,姿态很努力,但物理学第一个不同意。
当然,我不是说搞这种比赛没用。它有用,但用处是“向上”的,是给行业内部、给投资人、给合作伙伴看的。它展示了一种姿态,一种“我们也能办国际大赛”的肌肉。你看,我们不仅能造车,还能办赛,还能把老外请过来,让他们参观我们“高科技感”的生产线,让他们惊呼“这里就像一座新兴的电动汽车之都”。这是在建立一种“范式”,一种“标准”。
这套逻辑,和小米发布会是反着来的。小米是典型的“向下”逻辑,雷军老师一上来就“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便宜,我就是要配置高,我就是要让你们所有人都买得起。他直接把蛋糕端走了,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而合肥搞的这个比赛,是“向上”的,它试图把蛋糕做得更精致,告诉大家,我们不仅有蛋糕,我们还有制作蛋糕的米其林三星标准。
两种逻辑没有对错,只是路径不同。一个走群众路线,一个走精英路线。但最终,都得回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上:你到底为谁造车?
说到底,所有这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这些高大上的比赛、这些云里雾里的技术名词,最终都要落地。落地到那个每天挤在早高峰里的打工人身上,落地到那个周末想带全家去郊区露营的新手奶爸身上。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台可靠的车,一个合理的价格,一个不用排队的充电桩。
所以,当保加利亚车手盛赞我们的工厂“令人震撼”时,我一点都不意外。但当瑞士车手说安徽的山景让他想到了家乡瑞士时,我反而更感动。因为风景是普世的,美好的体验是相通的。也许,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不是证明了我们的车有多节能,而是让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丽的、现代与传统并存的中国。
但话说回来,这对卖车有帮助吗?可能有一点,但非常有限。最终决定一个巴西人买不买奇瑞的,绝不是因为奇瑞赞助了一场他闻所未闻的安徽节能赛。而是因为他的邻居买了一台,开了三年,除了正常保养,啥毛病没有,空调还特别凉。
最好的手段,永远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而不是在餐厅门口表演胸口碎大石。别整那些没用的,赶紧加大加大加大产能和优惠,这比什么都强。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