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以来,两轮车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随着政策红利释放,电动摩托车作为对标甚至超越“旧标车”的选项,成为业界公认的风口赛道。从近期行业展会来看,纵然在“电自新国标”的展会主题下,各大整车品牌展出的重心已明显偏向电摩车型,也直观验证了电摩市场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前夜。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然而,电摩市场庞大机遇背后,也暗藏挑战。小厂抢滩、山寨产品泛滥,尤其是山寨电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崛起的关键瓶颈。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所谓“山寨电池”,实则是小作坊式生产的非标产品,其本质是通过外采来源不明的电芯进行简单拼装而成。

从终端市场以及电商平台的情况来看,这类电池往往热衷于追逐行业风口,如新国标专用锂电、电摩专用锂电、外卖车专用电池等,且以异乎寻常的数据堆砌和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快速下单。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山寨电池的各种隐患超乎想象:材料来源主要为电动汽车等退役电池,电芯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分容分选和一致性管控;电池核心参数如容量、循环寿命等存在严重虚标,实际性能往往大打折扣;由于采用简陋的组装工艺和劣质保护板,电池的安全防护性能几乎为零。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电池完全不具备正规电池应有的售后服务保障,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往往维权无门。

从产业视角看,山寨电池实际上是通过牺牲安全性和可靠性来换取低价竞争优势的短期行为,同时也为经营此类电池的商家埋下被后续追责的隐忧。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对比在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山寨锂电池在电摩产品的泛滥,将会带来更大的隐忧,将对电摩市场的顺利崛起带来系统性伤害。

从安全层面看,由于缺乏必要的热管理和过充、过放保护,山寨电池在电摩高功率使用场景下极易发生热失控,导致起火等严重事故,直接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容量虚标则导致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尤其在外卖电摩领域,此类痛点会更加明显,同时也无法搭载快充等快速补能方式,极大影响出行效率,使用寿命也远低于承诺。加之售后缺失,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全方位侵害。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山寨电池以低价扰乱市场秩序,不仅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严重阻碍电摩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品质升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事实上,山寨锂电的泛滥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期全国多地已经开展针对山寨电池的专项执法,其中,仅佛山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就查获了超3000只山寨锂电,包括无3C认证、无厂名厂址、容量虚标等不合格产品,直观展现出了山寨锂电在流通市场的高度泛滥,以及对电摩产业发展带来的危害程度。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如此乱象如何破局?结合电自锂电的监管体系,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政策层面,要加快完善电摩及电摩锂电池标准体系,推动强制性认证和准入制度的落地,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监管层面,需要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通过源头治理和市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遏制山寨电池的流通。

行业层面,优秀企业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如星恒电源为代表的正规电池企业,正通过双重行动引领行业:对内,以严苛的质量体系为市场提供高质产品;对外,积极主导、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从源头推动产业走向规范与高效。

市场层面,商家应杜绝销售山寨电池,须知一旦发生事故将承担法律责任;消费者则应摒弃侥幸心理,主动选择从正规渠道购买、具备完备资质认证的品牌产品。例如前述提到的星恒电源,其通过技术创新推出的FAR系列电摩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牛、九号、极核等头部品牌,覆盖高安全、长寿命、强动力等关键需求,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

电摩风口的“红与黑”:盛宴下的“山寨电池”危局-有驾
图片

结 语

新国标带来的电动两轮出行产业重塑,本质是优胜劣汰的加速。

电摩风口虽大,但可持续增长必以安全为基石。山寨电池的乱象,只是产业成熟前的阵痛。唯有行业共治,才能让风口真正转化为机遇。而在形成三方共治的同时,也要引导消费者认清山寨电池的危害,树立“安全优先”的消费理念,选购正规大厂的安全锂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