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三级跳”?健身房里还没练出来的爆发力,贾建旭硬是用在了人生赛场上。各位听好了!一个做座舱的“延锋师傅”,愣是在17个月内,从供应商干到了上汽集团顶梁柱,直接实现了“官跃三级”,这速度比特斯拉的零百加速还要吓人!要说这背后没点“门道”,东北老铁都不信。有意思的是,从2021年那场“灵魂论”闹剧,到2025年鸿蒙智行第五界强势插队,这四年,不光是企业翻天覆地折腾,更是中国汽车圈灵魂的大洗牌。这故事里,贾建旭和余承东,一个掂着20万员工的饭碗,一个扛着几千亿GDP的梦想,活脱脱就是这时代“责任”的代言人。到底,啥才是汽车企业的“灵魂”?谁才是真正的掌舵人?各位,今天老编就跟你们好好唠唠——这场汽车圈的灵魂“斗法”。
先给大家上点猛料——“灵魂”这玩意儿,在中国汽车圈,曾经比发动机还值钱。2021年6月,上汽董事长陈虹一拍桌子“不跟华为合作,咱们要死也得死个有灵魂!”那意思,谁跟华为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合作,谁就变成了个没主见的“躯壳”。这话甩出去,直接让国企大佬们打了三百场群架。那会儿,华为车BU刚刚成立,余承东成了汽车界“新丁”,央国企们个个高冷地倒着手,谁都不把华为当回事。可偏偏有人不信邪赛力斯、长安阿维塔等几家“小弟弟”,反手抱住了华为大腿。结果大家都看见了,五年不到,赛力斯市值飙第二,长安跻身央企百强——这剧情比东三省大棚里种出厄瓜多尔香蕉还离谱啊。
那贾建旭又是怎么把自己的命运“拉升”到顶级赛道的?这哥们可不是一开始就站在聚光灯底下。2018年,人家还在延锋汽车饰件公司当总经理,原本干的是传统座舱制造,按理说跟什么“智能化”“数字化”八竿子打不着。但这东北老爷们不服气,把延锋的老掉牙手艺直接升级成全球最大汽车内饰供应商之一,还成了赛力斯座舱的一级供应商。2023年2月,贾建旭空降上汽大众,稳住了新能源车的基本盘,“上奥迪”策略让销量冲上三万辆。年底,他又升任上汽副总裁,等于在18个月里三蹦子就飞到了总裁级。敢情儿这哥们玩的不是晋升,是“闪电战”。
这期间,余承东那边的故事也够激情。2021年五月份,华为让余承东当了车BU CEO,可央国企压根看不上。“你说啥都行,咱不搭理你!”就连广汽都在2023年全票否了与华为的合作,留下来的只有赛力斯和长安阿维塔。真是“有胆就跟我走,没胆请回家吃饭”。碰巧贾建旭在延锋那会儿,就认识了余承东。后来的上汽转型,可不就是靠这点儿人脉和“捏合”能力干出来的?
说实话,灵魂论过去那两年,上汽可不好过。销量断崖式下滑,从705万打到401万,连吃肉的碗都快找不到,利润一度跌成负号,全年亏损54亿。这可不是小数啊,打工人一星期都攒不出来。比亚迪、广汽、长安轮番坐上新龙头,“灵魂”喊得响,却快没饭吃。合资品牌呢,一个个像东北的小餐馆,原本人气爆棚,突然被大城市新式菜打得稀里哗啦。群众眼瞅着一辆辆上汽老车停在马路边长蘑菇,谁还信什么“闭门自研”?反方声音就出来了“与华为合作是不是舍本逐末,丢了本土创新?”“技术外包是不是自废武功,让外企卖了灵魂?”这时候,全行业都像冬天的早市——看似热闹,其实寒风飕飕。
就在大家以为上汽“凉”了的时候,大反转来了。2025年,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诞生,一上市就是爆款,首批就有8万辆预订。要知道,华为之前都说“做不过来”,上汽硬是插队成功,这不是“喊口号”,这是“动真格”。其背后“三板斧”一是,上海地方大佬直接“上门”,找到任正非,要给上汽一个机会;二是,贾建旭死磨硬泡余承东,多次求情都快求成“求婚”了,最后余总“磨刀石”死活才同意;三是,上汽灵活作战,用自己的15-25万区间进攻,没有破坏原生态,奇瑞也只能跟着卷一轮。至此,原来的各怀鬼胎、死守灵魂论,变成资本与技术的联合收割机。
上汽不仅回血,还完成了灵魂“进化”2025年上半年盈利暴涨到60亿,“尚界”爆卖,上汽奥迪、通用五菱宝骏花镜S都连夜标配华为ADS,彻底告别“自守阵地”。这时候,协作变成了灵魂的新“标配”。余承东这边也变得“谦卑”,评价上汽团队“猛、强、谦虚”。一边是华为顶天立地,一边是上汽铺天盖地,墙内墙外玩起了“双响炮”。“灵魂论”不再局限于技术归属,更变成了开放式协作与产品卓越的代名词。
可话还不能说太满。表面上上汽找回了灵魂,其实暗处还有不少“要命的坑”。智能化革命里,灵魂能不能持续?国企的协作能力“水土不服”怎么办?有人还在质疑“把核心技术交给华为了,上汽会不会变成一块‘流水线’的砖?”央企们追赶市场,却还要顾国家政策、安全风险、员工饭碗——这锅比东北乱炖还难端。再加上合资品牌外强中干,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要是真有哪天国产芯片卡了壳,谁来保证灵魂不被“遥控”?反方阵营加剧分歧有人支持强强联手,有人担心技术依赖后患无穷,行业舆论大战,一个比一个嚷嚷热闹,隔壁邻居大妈都能给你说出两三种“灵魂论”的版本。
最近,这场开放合作也引发了央国企之间的新风暴长安、一汽、东风还在牌桌旁等位,大家都怕下一轮“洗牌”,自己变成下一个掉队的广汽。装着魂的“家伙”,除了科技赋能,还得随时准备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挑战。活下来容易,活得有灵魂才难。更何况,真正的灵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磨合和选择中完成自我重塑。谁也说不准,下一个剧情回转会不会把上汽的今天变成明天的“旧闻”。
唉,这世界变化快,东北老铁脑瓜也得跟着转。现在大家都夸贾建旭厉害,说人家的“三级跳”厉害得跟抖音的蹭热度,有画面、有情怀、还有饭碗!但咱说句掏心窝子的“灵魂”要是天天讲责任,讲开放,讲协作,那胆子是够大,可灵魂会不会迷失在各种“合作模式”里?要是哪天华为不玩了,或者外部环境说变就变,这灵魂谁管、谁救、谁买单?正方总是画饼、唱赞歌,说开放是灵魂,合作是未来。反方早就在偷偷嘀咕了“咱这灵魂,是不是被大厂一步步‘钉’在技术的十字架上?”夸是可以夸,但如果全靠磨刀石磨出来,那灵魂会不会变成“石头”?
各位灵魂猎人,你们觉得,企业追求开放合作,是自我创新还是给他人做了嫁衣?上汽这波转型,真的是“找回灵魂”了,还是把灵魂租给了华为?当“灵魂论”演变成了资产与技术的棋局,谁来定义下一个灵魂?你是支持企业开放拥抱新技术,还是认为坚守自研才能保住灵魂?评论区放开聊,别藏着掖着——毕竟灵魂这玩意儿,东三省老乡都知道,讲究一个“硬核”和“真性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