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提车后必做的5件事,少一件都可能吃亏,老司机都这么做

车落地本是喜事,但不少车主因忽略提车后的关键步骤,导致后期用车麻烦不断,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下5件事看似细小,却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安全与寿命,提车后一定要尽快完成。

新车提车后必做的5件事,少一件都可能吃亏,老司机都这么做-有驾

一、撕掉“隐藏保护膜”,避免损伤内饰

新车内饰(仪表盘、座椅、中控台)常贴有一层透明保护膜,部分车主觉得“保护内饰”而长期不撕,实则隐患很大。这层膜透气性差,阳光暴晒下会加速内饰老化(尤其皮质座椅,可能出现局部褪色、开裂);空调出风口附近的膜若未撕,冷风/热风循环受阻,还可能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损坏塑料件。

正确做法:提车后立即撕掉所有可见保护膜,包括座椅缝隙、车门储物格内的小标签,并用软布擦拭残留胶痕(可用少量风油精软化后擦除)。

新车提车后必做的5件事,少一件都可能吃亏,老司机都这么做-有驾

二、检查并激活车辆功能,别让配置“睡大觉”

很多新车的实用功能因未激活或车主不了解而被闲置。比如:自动落锁(部分车型需在4S店用电脑设置,车速超过15km/h自动锁门,提升安全性)、后视镜加热(雨天开启可除雾,按钮多与后挡风除雾联动)、儿童安全锁(后门侧面机械锁,锁止后从内部无法打开,避免孩子误开车门)。

操作建议:提车时让销售演示所有功能,重点记清安全配置(如主动刹车灵敏度调节、车道保持开关位置),回家后对照说明书逐个操作一遍,确保功能正常启用。

三、做基础防护,比“全车贴膜”更实用

新车无需盲目做“全车镀晶”“底盘装甲”等高价项目,但3处基础防护不能少:

• 发动机舱线束保护:新车线束接口可能裸露,可在维修店用专用线束保护剂喷涂(约50元),防止雨水、灰尘侵蚀导致接触不良;

• 车门限位器润滑:往车门限位器(连接车门与车身的金属杆)涂抹少量凡士林,减少开关门异响,延长使用寿命;

• 后备箱密封条养护:用干布擦净密封条后,涂一层橡胶保护剂(网购约20元),防止老化开裂导致漏水。

这些操作成本低,却能有效减少后期小故障。

新车提车后必做的5件事,少一件都可能吃亏,老司机都这么做-有驾

四、记录车辆信息,以备应急之需

提车后务必记录3组关键信息,避免紧急情况手忙脚乱:

• 车架号(VIN码):位于前挡风玻璃左下角,保险理赔、违章查询时需用到,可拍照存在手机相册;

• 保险单号与保险公司电话:贴在行驶证内页,出险时能快速报案;

• 备胎及工具位置:确认备胎型号(是否为全尺寸)、千斤顶和扳手的存放处,建议模拟操作一次换胎步骤,避免爆胎时不会用。

此外,将4S店售后电话、就近维修点地址存入手机,方便后期咨询或救援。

五、规划首保细节,别被“时间限制”坑了

新车首保(一般免费)不仅是换机油,更是全面检查车辆状态的关键节点。注意3点:

• 别提前也别超时:首保周期多为“3个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提前去无法全面检测磨合期问题,超时则可能失去保修权益;

• 要求更换滤芯:首保除换机油外,必须更换机油滤芯(部分4S店可能省略,需主动提醒);

• 让技师检查底盘:升起车辆后,仔细查看底盘有无磕碰痕迹(运输过程可能剐蹭)、轮胎有无小石子卡入胎纹,发现问题及时索赔。

新车提车后的这些操作,看似琐碎却能规避很多用车隐患。做好这些,既能让车辆保持良好状态,又能避免后期花冤枉钱。你提车时有没有漏掉什么关键步骤?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觉得有用,点赞、关注、收藏,后续分享更多新车养护技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