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精益智造工厂的灯光下,当第3000万辆整车——五菱星光S缓缓驶下生产线时,上汽通用五菱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时刻:成为首个达成3000万辆累计产销量的中国品牌车企。从2013年的1000万辆,到2019年的2000万辆,再到2025年初的3000万辆,这家扎根广西的企业用22年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速度背后的质变:新能源驱动的转型蝶变
3000万辆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翻开五菱的成绩单,新能源成为最亮眼的底色: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240万辆,全球前三;2024年单年新能源销量达80万辆,同比增长63%,占企业总销量超50%。更令人瞩目的是,五菱以"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百万销量"的速度,将"柳州模式"打造成渗透率56%的新能源高地,持续领跑全国城市榜单。
技术破局:超级工厂与六大技术品牌的硬核支撑
支撑这一转型的,是五菱构建的自主技术护城河。走进获评"汽车制造超级工厂"的精益智造岛式工厂,百年汽车流水线模式被彻底颠覆:模块化"装配岛"取代传统传送带,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生产,效率提升40%,制造周期缩短30%。这座工厂,正是五菱创新"天菱模式"的具象化呈现。
技术进化的核心引擎来自广西新能源实验室。这座汇聚八大院士领衔、超千名科研人员的"技术策源地",孵化出六大技术品牌:
- 神炼电池:以高安全结构获"中国十佳底盘"奖项
- 灵犀动力:实现百公里油耗3.98L,油电转化率每升3.22度,摘得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 灵眸智驾2.0 Max:在15万级车型落地端到端智驾方案
- 天舆架构:赋能五菱星光S减重15公斤,吸能效率提升15%
这些成果背后是1031人团队攻坚的47项重大科技专项,682项授权专利的厚积薄发。
产业链共振:"一二五"工程的生态裂变
技术突破直接催生产业链升级。随着"一二五"工程(打造纯电/混动双百万产品群,构建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推进,五菱带动了整个广西汽车产业的转型:
- 引入中车电驱、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拉动293亿元产业链投资
- 昊菱科技、赛克科技营收双双突破百亿
- 创新"跨海搬链"模式,带领宝钢、燎望车灯等17家供应商出海
在印尼,五菱的产业链布局尤为成功:投资10亿美元建厂,联合本土50家供应商构建完整生态链。五菱Air EV成为G20峰会官方用车,新能源市场份额超40%,让"墙内开花内外香"成为现实。
向海图强:中国标准的全球化输出
从柳州到雅加达,从南美到中东,五菱的全球化战略正在改写市场规则:
- 整车出口覆盖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
- 累计出口量突破115万台/套
- 通过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输出中国技术标准
- 与印尼、印度签订技术转让协议
正如印尼经销商ARISTA集团董事长所言:"中国新能源车的智驾功能与创新设计,正快速改变东南亚市场格局。"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从"创富神车"五菱宏光带动7.2万创业者新能源转型,到宏光MINIEV全球热销140万辆成"国民代步车",再到宝骏云海让高端智驾触手可及——五菱的3000万辆征程,始终紧扣"人民需求"的初心。
当第3000万辆整车驶向世界,五菱已不仅是产销纪录的创造者。它用十年新能源转型路证明: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创新勇气,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全产业链深耕。从柳州智造工厂的机器人手臂,到印尼街头的五菱Air EV,这条跨越山海的中国汽车之路,正载着更多人的梦想驶向新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