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一汽红旗官宣与华为达成合作。 华为的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云服务等全栈技术,将一次性覆盖红旗9系全系车型:燃油版H9、纯电E-HS9、MPV车型HQ9,以及插混版HQ9 PHEV。 这是华为首次将全栈方案同时装进燃油、纯电、插混三种动力车型,打破“电动车才配高智能”的固有认知。
一、华为全栈技术,红旗9系“全员上车”
燃油车H9,搭载ADS 3.0 Pro智驾系统(1颗激光雷达+9摄像头),支持高速领航;鸿蒙4.0座舱配55英寸AR-HUD,仪表盘变身“巨幕影院”。
纯电E-HS9,升级至ADS 3.0 Max(3激光雷达+12摄像头),算力400 TOPS;后排可拓展鸿蒙屏幕,800V平台充电10分钟补能200公里。
MPV车型HQ9,新增“智能泊车代驾”功能,手机一键召唤车辆;座舱配备折叠屏和母婴级空气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车内甲醛浓度。
插混HQ9 PHEV,搭载云端能源管理技术,露营时可反向放电6千瓦,满足电磁炉、投影仪等设备供电需求。
华为用一套技术底座,让不同动力形式的红旗旗舰车实现“智能体验无差别”。
二、央国企“含华”版图终闭环
红旗的加入,标志着国内六大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全部与华为牵手成功。 这场合作马拉松始于2019年,却一度充满波折。
早期碰壁,2023年,广汽董事会曾否决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上汽董事长陈虹抛出“灵魂论”,担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北汽极狐虽搭载华为系统,销量未达预期。
转折点,问界M9在2024年成为50万级销冠,月均销量破1.5万辆。 这款车的成功让央企们看到:华为技术能转化为真金白银。
目前六大央企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
长安阿维塔入股华为车BU子公司引望智能,持股10%;
东风与华为启动“DH项目”,联合定义猛士越野车的智驾系统;
红旗采用“类HI模式”,保留品牌主导权,华为提供技术模块。
央企集体“投华”,本质是向效率低头。 东风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坦言:“过去研产供销分散在不同公司,决策要过五道关卡。 现在全链条整合,新车型开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到24个月。 ”
三、从“诸侯混战”到“标准统一”
六大央企年销量占自主乘用车90%以上,它们集体选择华为方案,改写行业游戏规则。
供应链成本骤降,激光雷达、MDC计算平台等核心部件,因六大车企集中采购,年需求量暴增3-5倍。 国产激光雷达单价从8000元压至3000元以内,逼近“白菜价”。
法规制定加速,交通部正在起草的《L3级自动驾驶准入规范》,大量引用华为乾崑系统的测试数据,这套系统已完成6亿公里云端仿真验证,重刹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
出海竞争力提升,东风岚图欧洲版、长安深蓝东南亚车型,均预装鸿蒙座舱。 2025年上半年,六大集团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中国品牌60%,华为技术成为“中国智造”的统一标识。
一位Tier1供应商透露:“现在车企见面就问‘用不用华为底座’? 不用的话,连激光雷达供应商都懒得给你单独开生产线。 ”
四、红旗的挑战
尽管红旗有“国车”光环加持,合作时机已显滞后。 2024年,东风岚图因搭载华为智驾销量增长70%;红旗9系当前月均销量仅2000辆左右。
现实的挑战是同质化:
阿维塔12的鸿蒙座舱支持“星闪”手写笔,可在车内屏签名批文件;
岚图追光MPV主打“母婴空气管家”,实时监测婴幼儿呼吸频率;
红旗HQ9虽也有类似功能,需在2025年新车上才实现。
华为技术像一套“智能乐高”,车企需自己拼出差异化。 红旗的突破口在于行政级场景:比如针对公务接待需求,在H9上开发“迎宾光毯投影”,或为HQ9设计VIP乘客的隐私通话模式。
五、买红旗是冲品牌,还是冲华为?
消息公布当天,某汽车论坛发起投票:“华为加持后,你会买红旗吗? ”结果两极分化:
支持派认为:“红旗的气场配华为的科技,这才是中式豪华该有的样子。 ”
反对派吐槽:“开红旗要的是司机戴白手套的仪式感,中控屏弹抖音算什么?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