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安盛”轮,一艘腹藏9500辆座驾的艨艟巨舰,在申城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昂首启碇了。
这船绝非泛泛,堪称寰球翘楚级滚装船,肩负的使命也昭然若揭——将华夏智造的汽车,悉数运往欧罗巴大陆。
此事,细究之下颇有嚼头。
一隅,我们目睹的是“中华智造”的强势扬帆。
往昔,耳濡目染的多是“Made in China”的绫罗绸缎,现如今,汽车也加入了这场盛宴。
且并非小打小闹,而是以巨轮趸运,这背后,是华夏汽车产业掷地有声的增长。
数据铁证如山,本年首季,中国汽车外销142万辆,同比拔升7.3%,单季出口量已然超越2020年全年峰值。
这昭示着什么?
昭示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着实扬眉吐气了。
另一隅,当我们为“中国汽车出海”欢欣鼓舞之际,也要审视一些更深远的意蕴。
为何我们需要如此庞大的船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车卖得俏。
然车缘何卖得俏?
难道仅仅是因为价廉物美吗?
恐非如此简单。
须知,欧罗巴市场可不是那么容易叩开的。
消费者吹毛求疵,环保阈值高企,安全要求锱铢必较。
中国汽车能在欧洲站稳脚跟,甚而开始开疆拓土,说明在产品力上,委实有了长足的精进。
自MG至比亚迪,自奇瑞至长城,这些品牌都在戮力摆脱“廉价”的窠臼,试图用更精妙的设计、更可靠的质地、更智能的体验,去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固然,单凭产品力尚且不够,还得擅长扬幡立万。
上汽安吉物流大手笔“造船出海”,背后是上汽在海外市场经年累月的荜路蓝缕。
累计交付逾550万辆,连续8年蝉联汽车出口量魁首,这绝非一蹴而就。
人家在欧洲发达国家的销量占比都触及25%了,这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上汽已然摸索出了一套在海外市场安身立命并蓬勃发展的范式。
然而,这出戏码还未落幕。
当我们目送“安吉安盛”轮满载着中国汽车驶向欧罗巴之际,可曾忖度过,欧罗巴人作何感想?
是夹道欢迎,抑或戒备提防?
这实则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一方面,欧罗巴人亟需更实惠、更环保的汽车,中国汽车恰可餍足这一需求。
但另一方面,欧洲本土汽车产业,会不会因此受到波及?
须知,汽车产业可是欧洲经济的擎天之柱,倘若中国汽车大举侵入,欧洲汽车企业会不会面临存亡之虞?
这种忧虑并非捕风捉影。
实际上,一些欧洲汽车企业已然感受到凛冬将至,并且呼吁政府采取举措,庇护本土产业。
是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定会面临五花八门的挑战。
再往纵深处想,中国汽车出海,不仅仅是经济命题,亦是地缘政治命题。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的翘楚。
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崛起,无疑会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甚而会牵动到国与国之间的实力消长。
是以,当我们在臧否“安吉安盛”轮之时,不仅仅是在臧否一艘船,更是在臧否中国智造的未来,寰球经济的走向,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
这艘艨艟巨舰,承载的不仅仅是汽车,更是华夏儿女的鸿鹄之志,以及对未来的殷殷期盼。
上汽安吉物流筹划至2026年拥有48艘滚装船,航线涵盖东南亚、波斯湾、地中海等等。
仅此一数字,便足以佐证中国汽车出海的矢志不渝。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中国汽车出海的缘由归结为“价格优势”时,是否忽略了技术精进、品牌建设和全球战略擘画这些更为深远的因素?
这或许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命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