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巨亏背后获融资,高端品牌突围,换电模式添动力

有人说蔚来是“天生带流量的焦虑体”,明明账面亏损一眼吓退小散户,弹窗弹出不是负债就是烧钱,偏偏一轮轮融资轮番登场,奢华中东金主、地方国资齐聚热搜,感觉全世界都在给蔚来“发工资”,你说这逻辑是不是有点晕

蔚来巨亏背后获融资,高端品牌突围,换电模式添动力-有驾

先不急着下定论,网上各种财经大V轮番解读,有说是资本自信的,也有说这就是赌徒博弈,但更多人其实是满脸问号——亏那么多钱,怎还有人抢着送钱?蔚来到底有什么值得这么多人“梭哈”?这事儿一点不简单,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实话,咱都不是股神,也不是能把全球资本脉络掰开揉碎的经济学家,可看着蔚来手里的这笔11.6亿美元融资,谁能不感叹一句“命比纸贵”,前脚还是悬崖边上盘旋,后脚就是满血复活加股价暴涨,市场情绪转折得比电视剧还夸张

别光看表面,背后的悖论才是耐人寻味:一边是真实到令人牙疼的巨额亏损,千亿窟窿没几家能填得上,但资本却仿佛瞎了眼,完全不在乎这本账,每到关键节点就有新鲜血液补进来,简直比偶像剧还离谱。如果硬要套用一句经典段子,那就是:“蔚来亏得天昏地暗,资本却笑得风生水起”,到底什么动力推动着这场资金狂欢?

有人说是蔚来的“资本稀缺性”,这个词听起来玄乎,但其实拆开来特别现实。先甭管利润多寡,贵圈讲的是独家门票,谁能给市场带来新故事、独特体验、或者一条没人走过的赛道,那就是天生的资本宠儿

第一条,大伙都懂的高端品牌护城河。蔚来这几年在30万以上纯电动车市场里下了血本,一边砸产品,一边搞用户运营,拼到用户别的车品牌看都不看。你以为NIO House是咖啡店?其实是个高级社交俱乐部,喝咖啡是小事,和蔚来一家人形成“社群感”才是一辈子的买卖。这个社区维护起来成本不低,但只要成员黏性十足,再贵都有人买单,这酒香就怕巷子深,蔚来算是不怕了

第二条,BaaS换电模式,乍一看像动动手指的技术创新,其实是把生意模式玩出了天花板。传统买车就像“买房带家具”,蔚来这一把车电分离,直接就是“房子我买了,家具租的”,一下子购车门槛降了十几万,还不伤品牌溢价,属于“不吃折扣的打折”,资本那帮人最看重创新玩法,蔚来这招着实帮它在白热化竞争里杀开一条血路。值得一提的是,BaaS还有个隐藏厉害之处,就是提升二手车保值率。这事儿普通车主看不太明白,但换做金融机构、投资人,那妥妥的加分项。跟隔壁特斯拉Model Y做个对比,蔚来二手车竟然保值率更高,市场认可度瞬间拔高了不只一个档次

说到底这些“稀缺性”,放在资本市场里就是少见的好货,别看账面没利润,但只要行业认定蔚来有独家护城河、有创新能力,有可能找出新盈利模式,那就能得到钱袋子的青睐。资本市场一直是“故事胜过数据”,蔚来手里的剧本够新够大够诱人,这场融资才那么顺

蔚来巨亏背后获融资,高端品牌突围,换电模式添动力-有驾

当然,空有故事还不够,蔚来必须把“造血”能力练起来。别光靠输血,谁都知道钱不是天天天上掉的。这不,创始人李斌直接甩了个军令状,今年第四季度要实现公司的首季盈利。“咱不能总靠天吃饭,这回得自己种田”,一句话点醒所有围观群众

为此,蔚来痛下决心降本增效。怎么降?有板有眼。从芯片自己研发起,之前一颗神玑芯片的成本都得让人肉疼,现在自产自销,每辆车省下近万元,省着省着就出效益

乐道和蔚来俩品牌也不是各玩各的,平台资源共享,零部件统一采购,压低供应链成本,规模做大了,自然毛利提升,算是向早期投资人和新金主递上了一份“靠谱答卷”

再看增效,蔚来也不出洋相,一刀砍在冗余部门和研发、销售费用上,组织结构精简,资金往有用的地方砸。财报显示操作立竿见影,不光单车成本比去年低,期间费用率也在往下走。实际交付冲到月均5万台,理论说盈亏自会平衡。但现实总比理想复杂,交付量能不能到位?那得看用户买不买账,市场热不热情

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倒刺”:蔚来要想立稳脚跟,仅有一季盈利还不够,真正需要365天都稳扎稳打,资本们盯的不是短暂K线,而是长期价值。参考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困境反转”,蔚来能不能复制人家的路?热搜上的争吵声音可不少

蔚来巨亏背后获融资,高端品牌突围,换电模式添动力-有驾

小鹏怎么玩的?简单说就是爆款车型拉销量,价格火速下调,用户蜂拥而至,交付量暴增,成本被摊薄,最后毛利逆袭上涨。汽车圈里规模效应如同“永动机”,越大越牛,蔚来虽然自带品牌滤镜,但它运营模式相对更重,“重社群+重换电”,对规模的依赖也只会更强烈。一旦销量掉链子,想靠降本也没戏

蔚来巨亏背后获融资,高端品牌突围,换电模式添动力-有驾

市场最关心的是蔚来新车推出来的速度。乐道L90小火了一把,一时间众人高呼蔚来找到了爆款密码,但爆款不是天天有,后续产品若推得慢,竞争对手疯狂上新,蔚来还得加把劲。更谈不上靠“一车定乾坤”,拿稳定持续增长来说话才是硬道理

话说回来,蔚来能不能像小鹏那样做到毛利率翻身,背后是用户基盘和市场扩容的双重考验。大家看账表不只是看季度报表,更多盯着销量曲线和品牌影响力。踏实卖车,卖得多了,品牌护城河也深了,资本才会真的“放心下注”

难怪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蔚来是最能讲故事的公司之一,但故事讲到一个节点就得落地。要真能练成一年四季都不怕市场风浪,靠规模养成本、靠产品拼口碑,变短期续命为长期增长,那才是真正的“车圈传奇”。现在市场给它机会,也给它压力,说白了“嘴上说着支持,心里全是考验”

其实,这场巨亏与融资的轮流“兜底”,本质就是中国新势力车企在全球电动车浪潮里的缩影。蔚来无论是烧钱还是创新,其实都是对整个汽车产业升级的一场赌注。有人视它为突破,有人见它为风险,但每一轮资本下注都说明行业里的那股不安分血液:不变革便等死

中东金主来送钱,看中的是未来中国高端品牌的全球扩展力,国资投钱,是押注自主产业升级。蔚来的独门打法就是盘活所有资源,讲好一个“中国制造冲击世界”的故事,其实也是整个行业集体焦虑下的应激反应。一旦爆款出手、规模扩展、口碑稳住,谁知道下一个高光时刻是不是蔚来

不过说这么多,还有一茬问题悬在空中:持续亏损到底是不是“战略性投资”的先手?蔚来后续能否真正靠自救摆脱靠输血的命运?行业周期、用户口味、政策风向,谁也说不准,唯一能确定的是,丢掉幻想,苦练内功,是唯一出路

回头细想,蔚来这次融资不是终点,而是又一次“借力打力”的突破。资本的钱不是白给的,都想看你能不能起得来、站得住。这时候蔚来已经被放在聚光灯下,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又不失果断

对于普通车粉而言,蔚来的剧本怎么看怎么像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励志片”。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有人无所谓,但资本市场的游戏就是这样,谁能把势头维系住,谁就能讲下去新故事

最后说一句,蔚来的今天是行业大势和自身努力的合体。亏损是致命伤,但创新是解药。谁能在巨亏和融资中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把故事变成现实,谁就能笑到最后

各位怎么看蔚来这轮融资的风暴?你觉得它会成为汽车圈下一个奇迹吗?来聊聊你的看法,咱评论区等你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