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群,刚看到一条同事发的实车照片——新款本田CR-V到店了。18英寸的熏黑轮毂,搭配12.3英寸的横向悬浮大屏,乍一看还挺有范儿的。说实话,这配置放到紧凑SUV里,算是挺上档次的了(这个感觉是我看了几台车的样本有限)。
我上周刚陪我姐去4S店看CR-V,她问:你说这18寸轮毂,看着大,真开起来舒服吗?我当时还没细想过,回头想了一下——原本13寸备胎和17寸轮毂的老款相比,18寸轮毂在一般路况下抓地感会更稳定,但是油耗可能要略微增长,毕竟滚动阻力和重量都变大了,按理说百公里可能多花个0.2升油(这心算不准,仅供参考)。
说真的,这批车取消了备胎,我姐当时还皱眉头,怨念挺明显:备胎没了,临时爆胎怎么办?我倒是觉得这设计没啥稀奇的,现在很多品牌都用胎压监测和修补液代替备胎了,毕竟腾出来的空间能多放些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爆胎还要现场换胎的尴尬?感觉备胎占地方确实挺麻烦,但安全感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这个取舍合理吗?)
新款CR-V的中控变化挺大,12.3寸的大屏直接取消了两侧实体按键,且采用了悬浮式设计。以前那种贯穿式网格装饰也没了,换成了断开式的。这个改变看着挺现代,操作上也更顺手。据说车机系统也升级到了Honda CONNECT 4.0,应该是用起来响应更快了些。上个月我在和一位本田的工程师聊研发时,他无意中说:如今车机系统就像手机一样,不升级就容易掉队。这话让我感觉,汽车的研发不像以前只靠硬件升级,现在软件优化同样关键。就像换手机系统一样,更新不及时,你车内那块大屏用起来就卡卡的。
话说回来,尺寸方面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老款CR-V车长约4600毫米,宽1890毫米,高1675毫米,新款官方没放大招,看着变化不大,这让我怀疑这次主要更多是升级配置与内饰优化。刚才说尺寸没变,我得收回来点——其实空间细节改动也可能影响实际体验。毕竟取消备胎以后后备箱容积那块能增加多少?估计得有20升起步,算体感估计吧,但舒适性提升这事儿,不仅是空间,也和座椅用料有关。双缝线真皮座椅这种玩意,摸起来手感肯定比织布严肃多了。
动力部分没太新意,继续沿用1.5T涡轮增压机,混动和插电混动依然搭配E-CVT系变速箱。老老实实,这套组合抗造,发动机反应灵敏,E-CVT变速箱则带来了相对平顺的驾驶体验。可我不免好奇,现在电动车越来越火,这套燃油加混动还能撑多久?厂里没说停产,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别的同价位SUV,比如丰田的RAV4,CR-V这回的科技感升级算是有诚意,但丰田的混动系统毕竟更成熟一些,实操里混动油耗能低个0.5升也不稀奇(估算)。消费者会不会更倾向那种声音小且油耗更低的车?不过CR-V在舒适性和空间上的调整,给了有家庭需求的买家另一种选择。你选车时会先考虑油耗还是空间?我觉得就目前市面反馈,空间往往被低估了。
刚才和一个修理厂的老伙计聊,他说现在车载电子设备越多,维修成本和难度就越大,这对供应链和售后其实形成不少压力。想象一下,早年车型故障基本靠物理部件换,现在软件升级一不小心就得返厂刷机,复杂得很。把这种复杂度想成做饭,以前是简单炒菜,现在得同时顾着烤箱微波炉,火候一不对就全盘烂。供货链和研发团队压力,简直是鸡飞蛋打的局面。
话又说回我姐那天的吐槽,这屏幕没实体按钮,老年人咋弄?我妈都不会用啦。这一点提醒我,科技感虽然重要,但用户体验才是王道,特别是主力用户年龄层偏高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车企在追新潮的老用户被忽视了?
这样一看,这次新款CR-V倒像是本田给市场的一份稳扎稳打礼物——有新科技升级,有细节调整,没太多浮夸的改变。也许它的使命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紧凑SUV里继续抠细节,守住品牌坚持的那份靠谱。不过说实话,我没细想过它为何这次屏幕尺寸和车机系统跳得这么大,对供应链影响会不会挺大?毕竟屏幕和主控单元变了,供应商不就得重新对接调试。估计本田内部压力也不小,(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会为这套12.3寸大屏+熏黑18寸轮毂买单吗?或者你心里早有自己的SUV清单了?这车到底是科技感升级派,还是老牌稳重派的最后绝唱?汽车圈里,每次换代都像拆到一个新礼盒,打开后里面到底是糖,还是辣椒?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了我姐的那个朋友圈配图——她用手机特写了车门内把手上的车漆质感,那种半哑光黑,看起来细腻却不张扬,轻轻一碰就能感受到的料感。这样的细节,或许才是新CR-V真正想留给用户的记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