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造车新势力要亏多少年才能学会赚钱吗?
用五年亏损超百亿的"学费"告诉你答案——2024年终于扭亏为盈,净利润1.12亿元,相当于每卖一辆问界M7赚回2700元!
更绝的是,年仅35岁的董事长张正萍,领着201万年薪就带公司走出ICU,这性价比让雷军看了都直呼内行。
2019年的重庆两江工厂,张正萍蹲在生产线旁啃冷掉的盒饭。这个刚接棒父亲张兴海的"车二代",正面临造车新势力最黑暗时刻——赛力斯SF5月销不足300辆,工厂库存积压够卖三年。
代工陷阱:给东风风光代工,每辆车赚800元不如送外卖
研发黑洞:每年烧15亿搞增程式技术,被嘲讽"油改电的活化石"
渠道困局:全国23家体验店,月均客流量不如社区小卖部
转机出现在2021年华为智选模式。当余承东带着鸿蒙座舱方案找上门时,张正萍连夜拆了自家SF5,腾出产线给问界M5。车间主任老李回忆:"那晚张总亲自扛零件,T恤后背全湿透了。"
问界系列的爆红,藏着三重商业密码:华为HI全栈解决方案,省下赛力斯20亿研发费;进驻华为2500家门店,获客成本从3万/人降到3000;余承东站台发布会,流量比请顶流明星还管用。
最绝的是"用户共创"玩法——收集2.6万条车主建议,连夜给M7加装电吸门。北京车主王先生感叹:"我提建议时在吃火锅,提车时发现建议真改了!"
翻开赛力斯财报,处处是"穷孩子早当家"的生存智慧:单车制造成本降18%,连车间照明都换智能感应灯;让车主拍抖音带#问界显眼包#话题,省下亿元广告费;谈判桌上逼供应商降价13%,否则换比亚迪系厂商。
财务总监揭秘:"我们连试驾车的轮胎都是翻新的,但用户体验绝不能打折!"
张正萍的薪酬在业内引发热议:行业对比:理想李想年薪1.7亿,小鹏何小鹏0薪酬,张正萍卡在中位数;绩效捆绑:薪酬60%与销量挂钩,M9交付延期自动扣罚;隐形福利:开自家问界M9上下班,省下的油钱算进公司用车补贴。
他在员工大会上调侃:"别嫌我工资高,要是把加班时长折算时薪,还不如车间焊工!"
赛力斯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华为依赖症:智选模式分走15%销售额,合作条款随时可能生变;技术空心化:三电系统专利仅占12%,核心代码握在华为手中;产能焦虑:M7爆单后欠货3万辆,有车主打12315投诉"期货造车"。
张正萍在战略会上立军令状:"2025年必须自研出车机系统,否则我带头降薪50%!"
下次看到问界车主得意的笑脸,不妨想想重庆工厂那些翻新的试驾轮胎——那里藏着中国造车新势力最真实的生存法则。从百亿亏损到艰难盈利,赛力斯用五年血泪证明:在新能源淘汰赛里,活下来才是最高级的商业智慧。
至于张正萍的201万年薪?用车间工人的话说:"张总每天工作16小时,这钱挣得比我们拧螺丝还辛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