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高速要扩宽了,终于要全面开工了。
这事儿本来挺让人高兴的,可不少车主却笑不出来。
这条高速1995年就建好了,是西南第一条高速公路。
从成都到重庆,全长340公里,一路连起两个大城市。
30年来,它可是见证了成渝地区的发展,车来车往,特别热闹。
但现在呢,它有点扛不住了。
路面到处是裂缝和坑洼,有些弯道坡道还得限速60到80。
每天车流量超过15万辆,一到节假日,堵个三四个小时都不稀奇。
为了让大家走得更顺畅,四川和重庆从2020年就开始筹划扩容。
有的地方是在原路基础上加宽,有的则是重新修一条更直的路。
直到2025年8月,最后一段成都段拿到施工许可。
这段从五环路到龙泉山,大约28公里。
这下,整条线终于能全线动工了。
按计划,2028年就能通车。
新路线缩短到189.7公里,变成双向8车道,最高时速提到120。
通行能力能提升三倍,听起来真不错。
可大家最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过路费会不会涨?
现在的成渝高速,小车每公里才收0.4元,跑完全程136块,算是很实惠了。
比旁边的成遂渝高速还便宜两成。
但扩容可不便宜,整个工程花了三百多个亿。
这钱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再建一条新高速了。
看看成绵高速扩容后的收费,每公里0.65元,这还是政府补贴了四成后的价格。
原价其实快到1.1元了。
照这个趋势,成渝高速扩容后,很可能涨到每公里0.6到0.8元。
比现在贵一半,甚至翻倍。
为啥非得涨?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成本太高。不仅要拓宽老路,还要公里的直线段,挖山架桥,花的钱自然多。
第二,标准提高了。8车道的路面、智能监控、新服务区,样样都要钱,以后维护也不便宜。
第三,政策规定,收费标准得跟投资和运营成本挂钩。修得越高级,收得也就越多。
成渝高速是两地之间的“黄金通道”。
去年光货运量就超过10亿吨,三成靠公路运输。
扩宽之后,不仅能省下一小时,还能支撑更多产业往来,比如重庆的汽车和成都的电子产业。
但涨价也会带来连锁反应。
中小企业走高速的成本高了,可能就会把费用转嫁给消费者。
一些老车主也可能改走成遂渝高速,或者干脆坐高铁。
二等座150块左右,一个半小时就到,也挺方便。
扩容是为了长远发展,解决未来一二十年的交通压力。
可收费也不能只看回本,还得考虑普通人的负担。
要是能出点灵活政策就好了,比如经常跑的车主给点折扣,或者不同时间段收不同费用。
这样既能收回成本,也不至于让大家觉得“跑不起”。
希望到时候真能有好办法,别让这条路,成了大家想走又心疼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