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NS150GX三个月,动力满意,坐垫细节有遗憾,通勤体验真

很多人买车的时候,总是盯着那一堆参数表看得头晕眼花,好像数据越多越厉害,格数越高越有面子。可真到自己日常上下班骑,每天在马路缝隙里钻,体会到的倒不是马力多少,ABS有多玄乎,而是那些鸡零狗碎的人和车的“互动细节”。到底是车服侍你,还是你得迁就车?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我这辆新大洲本田NS150GX,买回来三个月,正儿八经只拿来通勤。最初选它,也没少做功课:PCX同款动力总成,来了ABS、TCS、液晶显示,感觉性价比挺高。可三个月骑下来,我还能一句话帮你总结吗?真不行。要说参数哪个不实在,真也不是;但你指望当初宣传册上那种告别焦虑、拥抱自由的生活画面,一股脑儿就照进现实,那还是天真了点。

先说优点,别总让我变成嘴碎大老爷们儿。这车动力底子是够扎实的。别小看150cc这个排量,早晚高峰城市路上,钻车流、起步冲,你甩油门那一下子干脆得很,比我以前骑的125cc实在太省劲。特别在60码以内,基本不用琢磨,就跟本能反应似的,车自己在你屁股底下憋足了劲儿想跑,车缝里刷刷地就突围了。大多数人家里要不是六环外大别野,每天也就是二十来公里的通勤,这车表现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但是,“谈恋爱”嘛,刚认识就觉得对方哪里都好不现实。骑着骑着,我发现这车也有点“性格缺陷”。先不说别的,光说夜间超车那个折腾劲儿吧。它鬼点子多,居然没有专门的超车灯拨片,害得我想打远光示意超车还得来回掰灯,搞得左右手忙脚乱,有时候干脆就不敢冒进,只能提前琢磨路况,养成“样子间”地做提示。你说这玩意儿能难倒我?倒也不是,可它就跟你推自行车下楼总卡台阶一样,次数多了,就是麻烦。时间长了,强迫我骑车习惯跟着车来优化,感觉我这么个活人,反成这车的插件了。

说到坐垫,本来第一眼还挺满意,以为软硬适中,没毛病。可没成想,单程三十公里以内还好,超过这距离,屁股就受罪了,坐骨发酸。网络上有人吸溜一口气说大品牌讲人体工程学,真护你的屁屁吗?怕是说得也太玄乎了。我最后加了个薄座垫才缓解,别以为我是矫情,日子长了你就明白,这种小细节楞是能把人折磨得想换车。

再有,前置挂钩这种小配置没给上,每天买早餐、买点东西,全靠把袋子别在脚踏里面,人赶上点急刹车,袋子直接撒一地油条豆浆。后来只能自己琢磨办法,买帆布包随身带。这种细节,不是哪本宣传册会写的,但骑车人心里有数——方便不方便,不是给你发个参数就解决了的,这反而成了你和车“磨合期”的主旋律。

至于可靠性,这个必须说句公道话。跑了两千多公里,什么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没找到一次,本田的底子真不是吹。你只要不作死瞎糟蹋,这车绝对不会给你路边抛锚的机会。省心得很,甚至让我感觉有点无聊,生怕它不出宕机、没故事就没话题了。

可换个角度想,买摩托到底图啥?有些人就好“堆参数”,看着别人骑个ABS,非得加钱自己也上;别人动力好,自己也恨不得飙个地表最快。但实际生活里,谁天天用推力测试0-100加速啊?你最在乎的,还是每天上下班省不省心,路口起步能不能干掉公交车,再就是关键时刻别掉链子、别给你找麻烦。新大洲本田这车真实的优缺点,在哪?真实就体现在用时间泡出来的那种熟悉感上。

你可以问自己:你指望车满足你所有愿望,还是接受妥协、跟它“将就”过?愿意每天为它的小毛病找习惯、动脑筋,还是一上车就希望全无差评?我骑它这三个月,最深体会就是,“人和车的关系”,全靠这细枝末节塑造出来。

以前我也以为选车“对路”就是沾光占便宜,不能有短板。可是到今天我倒觉得,关键是你能不能跟它相处舒服。有人骑一台破旧老龟,可偏偏觉得顺手拧油像弹吉他,一路都是节奏;有人天天换顶配新车,可还是到处吐槽。你说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图样老树说得对,大多数人啊,开的不是车,是心情。

买NS150GX三个月,动力满意,坐垫细节有遗憾,通勤体验真-有驾

所以我建议大家选车时候别傻愣愣看数据排行榜,流行啥买啥。看看自己的骑行需求,问问自己:一天骑多少路?城市套路深不深?是不是对哪些功能真有“刚需”?比如我这种只通勤、不飙车,每天堵车当保龄球,动力灵巧最关键;但要你偶尔来个五十公里长途,屁股坐烂没人管你,这车估计算不上完美。

当然,有人会说,像我这样鸡蛋里挑骨头,是不是吹毛求疵?其实不是。我真无意苛责哪家车企,我更在意的是,“体验感值多少钱”?通勤车,不是你花大价钱彰显身份的东西,也不是拿来炫耀科技的玩物。它就像你每天穿的破外套,关键看穿不穿得自在、能不能挡风遮雨、临时回来给你加点温暖。

我试着回忆骑这NS150GX三个月,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马路上飙到飘,倒是和这车慢慢养成“小默契”。比如无挂钩、带帆布包成标配,没超车灯我提前减速打招呼,坐凳不舒服去自掏腰包配配件,这些事,不也是和生活斗智斗勇的一部分吗?

买NS150GX三个月,动力满意,坐垫细节有遗憾,通勤体验真-有驾

你问我推荐不推荐?如果你和我一样,通勤距离短,重视省心省力,高峰地狱里能带你轻松钻缝,那它是真的顶用。但你要天天郊游、跨省飞驰,这车的屁股和基础配置估计不招你待见。关键不是“车好不好”,而是“是不是适合你”。

其实想想,每个人的生活里的那些车,不管是通勤摩托还是上下班自行车,都是跟你一起对抗焦虑的“装备”。爱不爱,合不合,只能自己慢慢磨出来,一天俩星期了不起,但三个月能给你答案。表上再亮的参数,踩在脚下的路,才实在。

如果你问我真正选车的标准是什么,我现在真没空看马力、极速,也没工夫跟科技潮流较劲。我的标准只有一条:它陪你的那段路,是不是让你觉得,这点小瑕疵“值了”?

买NS150GX三个月,动力满意,坐垫细节有遗憾,通勤体验真-有驾

人跟机器过日子,哪有不磕巴的。重要的是,你和它懂对方的规矩、学会应对那些不完美的小毛病,最后相安无事。好车百百种,你要的那个,只有骑在路上的时候,你自己才有答案。参数表上写不出来,日常鸡毛蒜皮里,它全都藏着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