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全球销量出炉,美国稳住,中国遇冷,欧洲慢热

马自达,这个名字一出来,总有一种“你是朋友家那位钢琴十级但月收入两千的艺术青年”的既视感。你说他没用吧?人家技巧是真有;你说他牛逼吧?一年下来,连大众的一根车轴都卖不过。所谓“又有钱了”,其实更像是自娱自乐的槽点,毕竟在马自达这里,有钱是阶段性的,失落却是普遍存在的。

翻开最新8月全球销量报告,98863辆,得亏不是会计学老师,不然真希望他们把零头都算进去。中国区5707辆,连个镇都“包圆”不了,但到了美国,就是大卖38140辆,真有点“家里没饭吃,外面倒是吃得起法餐”的味儿。按常理,听到同比下降、产量收缩,不少企业已经准备跳楼了,马自达却当成小九九,估计心里想着反正上一年也没高到哪儿去,这点跌幅不算事——咬咬牙还能再活一天,指不定什么时候碰个大运呢?

马自达全球销量出炉,美国稳住,中国遇冷,欧洲慢热-有驾
马自达全球销量出炉,美国稳住,中国遇冷,欧洲慢热-有驾

对广大汽车消费者来说,买马自达这事儿,大约还真有点“知音难觅”的调调。你问马自达主打什么?人家不靠大空间,也不拼高科技,就拼个“人马合一”。可这年头,谁还跟车讲感情啊?智能座舱万物互联,买车就要“大沙发”和“大电视”,中年油腻大叔都嫌自家车关门声太清脆了,仿佛一碰就解体。马自达的妙处倒成了小圈子的自嗨,把车主都宠成了诗人。

再说马自达的全球市场,长期围绕着北美、日本、中国和欧洲团团打转,说起来分布广泛,其实像流浪汉找厕所,碰上哪家开门就往哪扎。日本本土能剩一点家底,稳中有增,美帝那边倒像捡到了自信心,反正他们至今还相信“驾驶”这事是自己的权利。倒霉的还是中国市场,8月销量勉强维持在五千多辆,跟隔壁新势力动辄几万几万的交付量一比,那牌面直接缩水成硬币。

有人说中国市场难做,技术不灵光,不懂本地文化。你以为中国人热爱新鲜玩意儿,他们喜欢“科技感”、更喜欢“降价”,最好还能自带补贴。马自达偏偏技艺扎实嘴巴笨,站在原地拿着自己的创驰蓝天发动机反复吟唱,像深巷里的民谣歌手,吼破嗓子也没人走近。旁边新势力倒好,一个接一个吹得天花乱坠,“年轻人第一台车”、“自动泊车全自动剁手”,噱头满天飞。除了马自达,没人再相信汽油味带来的浪漫。

更尴尬的是,马自达一边苦练内功,一边还特自信地以为市场永远爱纯粹驾驶,结果等来的不是掌声是掌嘴。你看他们的车型更新,老气横秋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被年终奖倒退激励,只要不是彻底“断更”,都算新闻。美其名曰“工程师主导”,实则预算紧绷倒逼的“佛系优化”。等中国汽车同步进入技术、颜值、价格三重内卷的时候,老马这点情怀只能留给朋友圈的朋友圈。

如果你再看看美国市场,马自达在那边的处境倒还体面。美国人讲究“驾驶体验”,马自达踩到了这点,卖得居然还行。美国老哥不太急着用电,油价便宜、路又宽,三四十年前的买菜车还能冒个新车壳继续拉风,买台马自达也能假装致敬生活的诗意——虽然他们诗意的生活往往就是去沃尔玛多少钱三块五的大折扣里买个披萨回来路上听听广播而已。

对照之下,欧洲市场都要比中国有点温情,至少欧洲人还认这个“技术流”,实在不行还能卖卖怀旧。但轮到中国就倒霉了,价格战拼不起,新能源一夜春风,智能化打得热火朝天。你马自达不想“油改电”?那好,直接边缘化,车展位置都往厕所隔壁靠。中国汽车圈这几年内卷得像小学生抢课外班,今天说自己是新能源第一,明天说自己是自动驾驶领头羊,后天还能“自主可控”。只要卷得够狠,管你马自达是老司机还是新司机,只看你卷不卷。

马自达却是那种“卷不动也不想卷”的样子,做个优雅的隐士,拒绝跟风跟潮。你问他为什么不电动?他说油还没喝完;你喊他更新智能座舱?他说驾驶才是灵魂。可惜市场这事儿讲不讲灵魂不重要,只看钱包能装几根数据线。你以为消费者会为你节操买单,结果大家只是用你的节操刷一把流量,附赠一条弹幕——“确实好看,就是不买”。

而扯到根上,马自达的问题其实不是产品力不行,也不是情怀拉垮。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时代,时代不需要你准备好了再登场。中国市场变革速度是光速,昨天玩“中产审美”、今天卷“智驾PK”,后天直接杀进“低价无底线”修罗场。你还在调教底盘,他们已经卷到三维激光雷达和车内AI小助手。马自达就像还在写信的文艺青年,对面已经刷朋友圈、开直播、录短视频了。不是你不会表达,而是表达方式变了,再优雅也没人听懂。

再说到品牌定位和价格策略,马自达越往高端走,越是水土不服。中国老百姓买车,三样指标:大、科技、便宜。你马自达只满足了“就这?”老炮们还割舍不下,对着老款阿特兹流口水,可面对国产新能源轿跑SUV一片“比拼”,谁还在意什么“人马合一”?家里小孩都知道选自动泊车的多香,谁还耐心琢磨换挡时发动机咆哮带来的愉悦?

渠道这事也一样,马自达急得上火,渠道裂变一坨乱麻,几乎进不了核心地段,新势力又玩起了线下体验店和直播看车,马自达还在靠老店,像卖羊肉串的只会喊一句“烤的焦点!”活生生错失了互联网流量密码。你说拧不过,人家压根没打算拧,反正一天多卖一台都是“进步”。

有人说马自达这种“慢热”风格注定只能做小众。其实未必,有的时候“慢”本身并不是错,错在你用错了地方。你要慢,本该慢在工匠精神上,消费者等得起。你慢在营销、渠道、电动化迭代,这年头就别怨市场不给你面子。汽车行业传说里,谁都想做第五名,但你首先要活得像个前三,说到底都是熬出来的。熬不过市场新浪潮,即便技术再高超,也只能在朋友圈怀旧诗会上做“文学遗产”。

所以,现在一看马自达8月销量喜忧参半,全球还算没散伙,美国愈加扎实,中国艰难求生,欧洲侧面观察。这阵容说起来像个跨国乐团,实际舞台却是各自尴尬。有人感慨马自达还能多赚钱,可我总觉得这像一种自欺欺人的胜利,赢了统计报表,输了未来走向。毕竟,这些年,谁没在自己个人简历上写两句漂亮话骗过自己?

有人把马自达比作车圈的酷盖,明明没钱还要装逼。说起来也是,买马自达的,要么是情怀党,要么是“考研未遂”的中年艺术家,要么是审美坚持户口本本地的文艺患者。市场在变,马自达没怎么变。但历史教会我们的最深刻的道理大概就是:“你以为坚持自我就是自由,其实只是没人理你。”

马自达全球销量出炉,美国稳住,中国遇冷,欧洲慢热-有驾

马自达会不会被时代淘汰?不好说。毕竟这个世界总有一票人,吃惯了快餐,突然想念手工面。只不过手艺人越来越倔,食客越来越忙。这份难得的坚持,也许将来要写进“三行情书”——一行情怀,一行寂寞,一行无力感慨:“我开马自达,不是因为马自达牛逼,而是我还相信车该用来开的。”至于销量多少、市场份额几何、翻身仗还等不等,都留给年终的时候大家乐呵乐呵。再不济,马自达也能给设计师和野生诗人一个安慰奖:你真酷,可惜不赚钱。

总之,炖到最后这锅“马自达味”靓汤,各地口味都嫌咸,你问他还端不端得上桌,他憋出个笑说:“精致得有点凉,不怕,还能熬一阵。”你看,这不,美国市场还给盛了一勺,中国市场虽然没捞着肉,至少还能喝汤。不如我们也笑一笑,就当是“与时俱进”式的自我安慰,毕竟在这个时代,不尴尬你就赢了——马自达,只是赢的方法有点稀奇。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