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万日元,差不多12万人民币,就为了买个续航180公里的电动方盒子,这事儿听着怎么那么不靠谱?
昨晚东京车展还没正式开场,比亚迪就先把这只叫海獭(RACCO)的小东西给亮出来了,说是专门给日本市场准备的礼物。听名字还挺可爱的,延续了海洋系列的风格,但这价格一出来,感觉就不那么美好了。大家印象里的K-Car,不都是那种几万块钱,省油耐用,跟个小工具一样的存在吗?
日本那地方,街道窄得像羊肠小道,停车位更是寸土寸金。所以他们才搞出了K-Car这种东西,长不能超3.4米,宽不能超1.48米,排量卡死在660cc。正因为有这些条条框框,才诞生了那个我们熟悉的、五脏俱全的方盒子江湖。它们是老奶奶的买菜车,是上班族的通勤伴侣,甚至还能塞下一家老小去露营,加上购置税、保险都便宜,简直就是最合适的代步工具。
比亚迪这只海獭也守规矩,长宽高3395/1475/1800mm,四门设计,后排甚至还是侧滑门,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研究过日本人的喜好。设计上走的也是极简风,视觉上干干净净的,没什么多余的东西。可问题就出在心脏上,它用的是纯电,一块2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官方说能跑180公里。
180公里,这个数字就有点微妙了。在日本开K-Car的,多数都是在家附近转悠,上下班买个菜接个孩子,好像也够用。可一旦遇上个周末想跑远点,或者冬天开个暖气,这续航焦虑就立马顶上来了。更要命的是那个价格,12万人民币。这个价钱在日本本土,已经可以买到配置相当不错的燃油K-Car了,人家可没有续航的烦恼。
这就让人有点看不懂比亚迪的算盘了。它好像不是来跟那些传统的燃油K-Car抢饭碗的,倒像是想在日本这个独特的市场里,硬生生开辟出一条高端电动K-Car的新赛道。它赌的或许是日本市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可能是看准了那部分追求环保和科技感,且预算充足的特定人群。
其实,这种微型电动车的路子,我们在国内也见过,五菱宏光MINI EV当年不就是这么火起来的嘛。但那是建立在极低售价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消费降级的选择。比亚迪倒好,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个老头乐品类的车,卖出了精品小车的感觉。这种玩法,日本人会买单吗?
也许比亚迪根本就没指望这只海獭能立刻掀起多大风浪。它更像是一次试探,一个姿态,一脚踹开了日本汽车市场最坚固也最封闭的那扇门。这一脚的象征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它实际能卖出去多少辆车。
所以说,这只来自中国的电动海獭,到底是来搅局的鲶鱼,还是下一个冲进日本市场然后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