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还敢说燃油车就要走进“历史博物馆”了呢?
明明成都车展的主舞台已经被新能源车霸得水泄不通,吉利却偏要逆风亮剑,把东方曜系列燃油新品给重磅推了出来。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逆流而上”的意思?
问题就在这——都在说燃油车不行了,那为什么吉利还要这么认真搞燃油新品,还大张旗鼓地宣称要“刷新燃油车的豪华标准”呢?
是不是吉利在坚持什么“倔强理想”,还是燃油车真的还有“翻盘”的可能?
咱今天就试着掰扯掰扯,寻摸寻摸这背后的门道。
有人说,车圈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新老选手天天都在刷新规则。
新能源的气势,像是在大街上跑车贴着电源标志,外加满满的“科技范”,谁还有时间看一眼燃油车?
按理说,吉利这个时候卷入风头,要么是图刺激,要么是真觉得燃油车没到退休的时候。
数据也挺“耐人寻味”,今年上半年燃油车在乘用车市场里占比居然还摸到了五成边上。
你说“电车时代”来得再猛,再快,还是有一半小伙伴坚定地围观燃油车。
这算不算一种“审美固执”,抑或是生活习惯难改?
吉利倒是不客气,去年就甩出了所谓《台州宣言》,油电并行,绝不当新能源的看客。
这次成都车展上的东方曜系列,就是吉利把自己宣言变成铁铮铮实物的代表。
你瞧,光说设计,吉利直接用敦煌文化给新车上色。
月牙青、莫高蓝、丹青三款色号,不仅名字有讲究,连灵感也毫不掩饰地来自大西北的壁画。
这不是在搞简单的“汽车化妆术”,而是把中国传统美学搬到钢铁之躯上。
有网友说,这是不是一种“中国式浪漫”,还是“审美炫技”,见仁见智。
设计,是门面,也是车圈最容易被吐槽的地方。
但吉利这波,明显是要告诉大家,中国车不只技术靠谱,颜值也能玩出深度。
聊起科技,东方曜系列照样没怂。
GEEA3.0电子电气架构,被戏称为“汽车大脑升级包”,谁用谁懂。
这个东西的最大亮点在于,能让车辆系统像手机一样,随时搞在线升级(FOTA)。
配上星睿AI大模型,全车的语音助手直接从“不到位”变成“懂人心”——开车、点歌、问天气,车机都像小朋友和家长撒娇一样,动不动给你来个花式互动。
座舱配置那叫一个“不手软”,8155芯片+Flyme Auto系统,天生就是“电子发烧友”的菜。
这一套下来,基本上不用担心车主和座舱有“断联”的那一刻。
有网友打趣,说这年的汽车内饰,科技感比学区房智能多了。
谁还在乎硬座还是软座,能不能和语音助手唠嗑才是硬通货。
安全层面,吉利更是一窝蜂地上新。
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方案,是啥?
白话点讲,就是让驾驶员在高速路上多了一双虚拟的“第三只眼”。
再加上高速NOA和34项主动安全功能,行车、停车、紧急避让等种种险情,都有“预判员”随时待命。
网上一堆老司机评价,“安全感这东西,有底气才敢放心”,吉利就是拿这些配置在给车主添安全底裤。
在国内用车环境下,谁还敢小瞧安全设备的分量?当年谁说被动安全是个添头,现在一个个把主动安全当成饭碗底色。
Oriental曜系列这一套安全操作,明面上是给车主撑腰,背地里也是给吉利争“市场背景板”。
动力和操控也是燃油车的老本行,吉利自带点“技术显摆”。
2.0T发动机,匹配爱信8AT,直接把星瑞零百加速硬拉到6.5秒,星越L零百刷到7.3秒,数据在市场同类里敢拍胸脯。
AI数字底盘的概念,看着玄妙,其实就是通过智能算法,让车辆行驶时“脚下生风又稳又顺”。
接近50:50的配重比,让整车操控能稳得像小猫钓鱼——眼中只有目标,不怕晃。
不信的话,有机会试驾一下,操控手感立马见分晓。
说舒适这块,星越L东方曜车型又暗藏小心思。
副驾腿托、座椅按摩加上加热,堪比坐飞机头等舱。
CCD可变阻尼悬挂,这技术名头听着唬人,实际就是根据路况随时调整底盘硬度,颠簸路不颠,平坦路更顺。
很多车主在意这块体验,毕竟谁也不想每天凹陷在硬邦邦车座上,好歹得让自己“如坐云端”。
Flyme Sound音响系统更是锦上添花,座舱氛围飙升,多点娱乐感。
回头看吉利怎么做安全,“全域安全”这四个字不是说说而已。
从被动安全到信息安全,谁都知道车主最怕的就是安全问题。
哪怕只是一次小碰撞,也能让人心有余悸。
吉利这一波全程把安全投入拉满,既照顾了传统车主,也讨好“智能派”。
“双保险”的底气,多少车企敢这样公开承诺?
其实,燃油车这块蛋糕,市场还是不愿意轻易割舍。
新能源拓展势头那么猛,怎么燃油车还能有一半“买票”?
说到底,使用场景、消费习惯、价格区间,还有“情怀滤镜”,让燃油车注定不是谁说淘汰,就可以一夜之间消失的东西。
吉利中国星东方曜系列的发布,既是新技术的落地,也是信仰和情怀的加码。
用户买车,是在追求“性价比”与“精神归属”的双重满足。
吉利把中国设计、智能体验、安全保障一挂串起来,摆明了让燃油车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为什么大家总爱在“油电大战”里掐来掐去?
其实咱们活在一个“选择即是自由”的时代,谁说燃油就该消失?
新能源也不可能跑得太远不回头。
吉利的“油电并行”战略,多元选择,其实就是给喜欢稳定、相信燃油“老本事”、又想尝一口新科技的人一条路。
更何况,在某些地区、某种场景,燃油车还真就是不可或缺的硬需求。
这也是吉利不愿意完全押宝新能源,而是双线并进的底层逻辑吧。
但咱可别为传统而传统。
东方曜系列能在燃油车“卷出新高度”吗?
看配置,够硬;
看设计,够狠;
看落地,够真。
可是市场风向,说变就变。
吉利要想靠东方曜打赢这场坚守与创新的战役,就得保证每一块软硬件都能经受时间和消费者的考验。
说白了,豪华不是堆数字,更不是单纯加电子配置。
用户偏爱的还是那一口“踏实稳重”的驾驶感和“科技温柔”的体验。
谁能在“传统+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谁才能在未来车市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徽章。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吉利这次主打的东方曜系列,能不能成为燃油车价值的新标杆?
不少人觉得,燃油车就是“老头的钓鱼竿”,新鲜得起来吗?
其实,只要思路清楚,技术到位,定位准星,传统也能涂上新色。
吉利这条路,既有国潮范,也有科技魂,本质是希望用户“用舒服的方式,相信自己的选择”。
也有人担心,“技术升级的背后,消费成本是不是要涨”?
目前具体售价还得再等官方通知,咱只能“观望为主”。
不过看看吉利这几年在市面上的表现,还是有点底气在的。
东方曜系列能否带燃油车再翻新世纪,得看它能不能持续打动市场和用户的心。
最后,东一句西一句扯了半天,不如直接问你——
如果你正准备换车,燃油跟新能源你会怎么选?
你觉得燃油车还有“重塑尊严”的机会吗?
车展首发之后,吉利会不会用东方曜系列在车市搅出新话题?
欢迎大家支招留言,咱接着讨论。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