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就我国来说,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尤其是古代的农业技术更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着14亿人口基数的我国依旧需要重视农业。
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农业政策,比如在2006年之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需要缴纳农业税,而后来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便取消了农业税,改为发放粮食补贴等。不过,有的专家在17年后的今天,却提出了恢复农业税的建议,理所当然的认为农民应该交公粮。那么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农业税的了解可能处于一片空白,而老一辈人可能相对熟悉的。农业税其实和现在人们需要缴纳的各种税务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征收的对象不同而已。
农业税面向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主要采取的是交公粮的形式。在以前,农民所种植的庄稼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支配,需要根据具体的标准缴纳一部分粮食给国家。
或许部分人觉得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以前的粮食产量并不高,收获的粮食能养活一家老小就已经算好收成了,所以,交公粮对农民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只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人们谋生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弃种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对此,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便取消了长达几十年的公粮制度,并同时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确实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取消公粮后,老百姓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从事农业带来的收入有限,尤其远远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所以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纷纷前往城市务工。
久而久之,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空心化成为许多村庄的常态。据了解,在过去的七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农村人口减少了五六亿,并且这一现象还在加重。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位专家却提出了重新征收农业税,让农民交公粮的建议,这位专家名叫张捷。
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张捷,而从他的履历来看,他也确实是一位非常能够折腾的人。物理专业出身的他放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转而投身于网络技术开发,后来又再次转行做起了律师。直到2010年的时候,张捷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兼顾北京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等。
张捷提出重新征收农业税的时候,他的职业身份已经转化为经济学家,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建议,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的。
一方面,张捷认为农民交农业税是天经地义的事。他表示现在农民手中的田地属于责任田,既然农民拿着国家的土地,那么就需要承担向国家交粮食的责任。
另一方面,张捷认为现在农民手中的土地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政策,土地流转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况下,土地成为资本谋取利益的手段。只有重新恢复农业税,取消对农村土地的补贴,才能更加真实的发挥土地的作用,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从表面上看,张捷的出发点没有什么过错,他似乎也是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张捷的建议可能忽视了农民朋友的利益。
首先,资本出现在农村地区不一定就是坏事。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而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以工业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是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毕竟,资本下乡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同时也有可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既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流失的人口慢慢回到农村。
其次,之所以现在无人种田的现象非常普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种田的收益与付出并不相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必然是辛苦的,而在同样的辛苦程度下,城市的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种田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小。
所以,即使重新征收农业税,降低种地补贴,依旧不会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反而会让现阶段正在种田的农民朋友感到挫败,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田。
从总体上来看,农业税的取消是为了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所以恢复征收农业税的建议可能没有结合现实情况来考虑。城乡之间并非单一的个体,相反,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想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那么也不能将城市和乡村完全的分割开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