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街头的摩托车狂欢,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瞧那越南,完全就是摩托车的发源地,街上那排长龙的摩托车,跟蚂蚁似的,密密麻麻
几乎每家每户都得有一辆
咱们说,听说2019年,全越南有超过六千万辆摩托车,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在跑
这得看出人家的生活节奏有多快,地理又特殊,山地、丘陵占了大半,平原虽说也不少,但道路窄得跟老鼠洞似的
再说了,汽车贵得像天上的星星,税收重得像座大山,普通老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只能靠摩托车这个“全民公路英雄”了
你想,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
胡志明市的夜市里,年轻人骑着摩托穿梭,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乡下的农民用摩托驮稻谷、竹筐,居然还用它拉活鸡
这个产业,撑起了越南一半的经济,制造、维修、零配件、修理店,像一张大网
到了2019年,越南的摩托车销量突破了三百万辆,稳居全球前列,日本品牌的本田、雅马哈早已在那扎根,工厂就设在越南本土,靠着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
▎中国摩托车的崛起与陨落,真是“风云变幻”
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嗅到了商机,那个时候重庆力帆、济南轻骑、湖南宗申啥的
日本品牌一枝独秀,凭着品牌的“金字招牌”和质量保障
一辆100cc的本田摩托车,卖到两千多美元,而咱们的中国品牌只要700美元,便宜得像“白菜价”
一下子就敲开了越南消费者的心扉
到1999年,这些中国品牌开始大规模出口,销售网络像蜘蛛网一样铺开,2002年,重庆一地区的出口额就达到了3.2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从几乎没有,一下子飙升到八成,街头巷尾
几乎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
但,这个“风光”来得快
表面上,价格低廉让中国品牌如虎添翼,但背后那一堆隐患
一味追求利润,企业打起了“价格战”的主意
重庆力帆那批摩托车,利润压得只剩个“零头”,才30元一辆
为了节省成本,厂家开始在材料和工艺上“搞点歪门邪道”——用更薄的钢材,零件用次一点的,工人赶工赶得厉害
质量控制完全是个“空话”
那种刚出厂的摩托车,放在胡志明市那种湿热的天气下,几个月就开始“变老”,链条松了,发动机发出怪响
更别说,企业内部的“明争暗斗”也挺吓人
有些厂家为了抢市场份,竟然会偷偷给经销商提供劣质零件,存心让摩托车出情况
比如,有个品牌发往河内的配件箱,油封密封得不严,漏油;发往岘港的螺栓,根本拧不上
出情况的“套路”层出不穷
买了中国摩托车的用户,骑不了两年就得修修补补
而日本品牌的摩托车,价钱贵点,但跑得稳
中国低价策略挤压了本地的小厂,2004年前后,越南开始对进口摩托车“动刀子”,关税一下子从30%涨到100%,认证流程变得繁琐
手续多得像“山一样高”
进口商还得提交一堆“繁琐的资料”,稍有差错就得退货
仓库里堆满了滞销的摩托车,资金链紧绷
很多企业只得“咬牙坚持”或者干脆“撤退”
反观日本品牌,策略就不一样了
像本田,城市乡村都设有维修中心,技师培训有章有法
雅马,即使价格偏高,但品质稳定
骑上几年都不用担心大修
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强调“耐用”和“信赖”
慢慢的,越南人开始“看清楚”了:花多点钱
这一番“洗牌”后,到2006年,日本品牌重新“夺回”了市场,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份额一路跌到谷底,到了2016年,几乎只剩一成多的市场份
▎电动车的崛起,给中国品牌带来新希望
说到后来
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开始往“环保、绿色”方向转变
2010年代初,城市里头的尾气排放越来越成情况,天空都蒙了层灰
到了2023年,越南政府就宣布,要在2026年前逐步限制燃油摩托车在市中心的使用
你看这变化,真是“顺应潮流”
电动摩托车,充电便宜得很,一次充满只要0.25元,续航能跑50-70公里,电池价格也不贵,200到250块钱一块,能反复充电400次
越南的电动车市场即使起步晚,但需求火爆得很,目前全国大概有三百万辆这样的电动摩托车,跟6000多万的燃油摩托车比
中国企业也“吸取教训”,变得更“谨慎”了
雅迪在河内投资了2000万建厂,月产1.2万辆,配备减震和数字仪表盘,专门为越南坑洼不平的道路设计;绿源也在兴安省投入了300万美元,年产5万辆,工人经过严格培训
确保每辆车都“过得去”
他们不再盯着“低价”这块“泥巴”,而是更重视售后服务
像在胡志明市和海防,都设了“维修站”,配件供应及时
越南政府对进口关税做了“调整”,外商投资还能享受四年免税优惠
现在,中国的电动车品牌在越南站稳了脚跟
数据显示,2024年开始,中国的电动两轮车已经逐步蚕食日本燃油摩托车的市场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一直在提升,价格实惠、功能多样
企业们也学会了“放长线钓大鱼”,不再急于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是想着“稳扎稳打”
曾经那段“血泪史”就像一面镜子,提醒咱们:只有真正用心做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
你看看,越南街头那阵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曾经一抹中国红飘扬在市场上,出口额一度高达19.2亿,风光无限,转眼间,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
日本品牌卷土重来,咱们的摩托车却开始“黯然失色”
这事儿,根本不是技术落后,而是人性的情况——贪得无厌、短视
才让曾经的辉煌一下子“散架”了
这里面的道理是不是蛮深的
其实,就是那点“心眼儿”用错了
咱们得明白:只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产品
才能在“国际大舞台”上站稳脚跟
这些教训,咱们都记在心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