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汽车市场变动,名爵长城进前十,比亚迪突然下滑

新西兰的汽车市场最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中国品牌的名爵和长城能进前十,偏偏比亚迪却突然下滑?这些问题,不仅让我们看热闹,还挺值得琢磨一琢磨。

先说说盘面的情况吧。丰田这老大哥,8月份一直都是榜首,市占率25.2%,这成绩简直拉满。第二是福特,也打得挺猛,紧追其后。再看三菱、起亚、马自达,这些日本和韩国品牌还是能经得住市场检验。可你再看前十里,名爵和长城都跑进去了。有人问,中国品牌到底图啥?

其实名爵这个品牌在海外折腾好多年了,原来在英国是“百年老字号”,被中国上汽收购后,技术、配置、价格全都重新包装,打的就是性价比牌。长城这几年在皮卡、SUV领域很能“杀分”,尤其适合新西兰这种“左手开车,右手牧羊”的大农村环境。所以,很多人觉得奇怪,说中国车啥时候这么能打了?它其实早就偷偷练级了,现在只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让老外也见识见识新时代“东亚小钢炮”的厉害。

当然,不止名爵和长城,奇瑞也在榜单,哪怕股份低点,但盘子慢慢也起来了。一方面,这侧面说明新西兰消费者的观念在变,他们看的早就不是原来那套“非日本、德系不买”的老观念。可你再看,有个现象很明显:比亚迪这次反而掉队了。7月的时候还风风火火,这会儿为什么突然“瘦了”?

很多人以为,比亚迪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在新西兰也应该是一帆风顺。可市场就是市场,老天爷从不按剧本来。比亚迪主攻的是电动车,可新西兰的政策和基础设施配套,真没国内那样全。比如公路快充桩没铺开、纯电车型用起来还得算计算计,有时候出门远点就得“电量焦虑”。这点和特斯拉在那的处境其实差不多。不过特斯拉品牌溢价厚,比亚迪靠性价比,局面就有点吃亏。

再说,去年和今年初,比亚迪确实有红利。可等更多品牌车进来一“卷”,包括欧洲、日韩的混动、油电车型一上,立马给比亚迪的优势削了大半。归根结底,这届新西兰消费者虽然愿意替新生品牌尝鲜,但还是对“加油更方便、维修更随手”有执念。比亚迪打的是激进型纯电,有点步子迈得太快,前面没沙发,容易栽跟头。

新西兰汽车市场变动,名爵长城进前十,比亚迪突然下滑-有驾
新西兰汽车市场变动,名爵长城进前十,比亚迪突然下滑-有驾

那问题来了,中国品牌都能崛起,比亚迪怎么成例外了?其实细究下来,名爵、长城靠的是“油电同推”,既有燃油,也有油混,客户群宽。你要想省钱,就买低配,要面子就买点配置和新技术。把客户篱笆围得很大。这和比亚迪动辄纯电路线有很大不同。

当然,市场总是摇摇晃晃的,今天你抢先,明天人家补位。中国车愣是靠“够用、实惠、用不坏”融入了新西兰街头巷尾。这让我想起一个现象:很多新西兰人其实并没我们想的那么讲究车的技术门槛,他们爱车、懂车,可用起来也注重“功能主义”。你卖个高配,没地方修、没法屯配件,再新也没人买单。可你卖个便宜车,空间够用,油耗不高,还扛造,那就迎合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看着销量榜还能发现一个细节,丰田、福特这些长青树,销量一直稳,还能增长。你说是品牌溢价也好,产品稳定也好,本质上还是——信任感。有句老话,“三十年老品牌不怕新牌坊”,新西兰江西不少老头老太,买车认“得修得控,不坏最要紧”。中国品牌的赢点就在于把“别人的优点学全了”,价格再压下去,服务再做细,慢慢就把老牌甩下去了。只是,口碑这东西你得靠时间一点点砌出来,不是今天说好,明天单子就追着来。

新西兰市场的这一波中国车“上位”,确实值得骄傲,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工业“西进东出”再不是说着玩了。可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个成绩只能算是“试炼关卡”?根基还不牢,环境一招变,谁都能跌下来。比如疫情刚复苏,各国通胀,汇率波动,零部件能不能顶得住?经销商体系跟没跟上?售后怎么做,有没有“第二维修市场”——这些,全都得慢慢补课。

有些人说,中国车企往新西兰、澳洲、欧洲这些传统汽车消费市场“蹚水”,就是“门槛考核”,去年卷电动车,今年卷混动、油车,哪里市场气候成熟就驻扎哪里。这路子是没错的,但问题也一箩筐。以比亚迪为例,技术是有,但生态没跟上,消费者用车的痛点没解决,你再会吆喝,也容易掉队。所以别光看着“冠军榜单”兴奋,背后的焦虑、挑战才刚刚开始。

新西兰汽车市场变动,名爵长城进前十,比亚迪突然下滑-有驾

我一直觉得,中国品牌学外国人,有一点挺精髓,就是“厚积薄发,术业有专攻”。名爵拿下是因为油电混挂着卖,长城主打SUV和皮卡,适合新西兰那种山多路野的国情,比亚迪拼纯电,市场还没跟上。所以说,市场就是赛场,产品和服务是武器,你不跟着客户的频道来,谁给你机会?

看着这份榜单,我竟然有些出神。曾经,中国车能卖出去,是“低价跑量”。而现在,人家愿意掏钱选你,是因为“你不比别人差,甚至有的更好”。但,这真不是终点,更不是保险箱。如果服务不到家、质量掉链子,再牛的品牌口碑也能一夜翻船。两句话送给各位主机厂:第一,别偷懒,市场水深鱼多,掉以轻心准翻车。第二,信任比销量重要,别想着挣快钱,这远销万里最后比的还是谁家实诚、谁家靠谱。

这次,中国车有名爵、长城领跑,比亚迪下滑的警示很大,每个品牌都该看看自己的“脚下路”。世界市场不是敲锣打鼓进来的,是一条一条拼上去的。比亚迪别难过,机会还多;名爵长城别高兴太早,考验在后头。别让人家记住短暂的辉煌,得让中国汽车在新西兰成为“用得住、离不开、还叨念”的存在才算赢。

说到底,市场给中国车一次机会,也随时会收回这份信任。走出去容易,长红靠真本事。每个品牌,想做得更大,还得耐住性子,慢慢来,别光想着赢在今天,更要留心如何赢到明天。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