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现在买车是不是越挑越难。你说以前那会儿,家里要是弄辆桑塔纳,那大院里都能成老大。可现在路上一瞅,新能源、混动、增程、插混、纯电、油电混哪个不来点技术名词,仿佛谁家车不挂个“混”字,都不好意思出门。这不,吉利银河星耀6又轮到了风头,主打的就是1.5L插电混动,这一下子把话题直接扔到了比亚迪秦L DM那儿。
让人琢磨的地方来了——为什么现在吉利和比亚迪死磕混动?纯电不香吗?先别急着端水。纯电车固然有市场,满大街的充电桩却还没让所有人放心,而油车呢,环保政策越收越紧。于是混动车,在大环境下成了不少人眼中的“折中之选”,上可城市低碳,下可高速长途,纯电不够,发动机添把力,听上去差不多能满足大伙日常需求。可混动能真的解决所有问题吗?
翻一翻吉利银河星耀6的配置,不难发现,这次它在外观、内饰上下了不少功夫。外观大嘴+直瀑中网+熏黑尾灯+多种颜色,说实话,现在中国车企内卷成啥样了?谁要是设计没点新鲜玩意都不好意思发新闻稿。咱们花钱买车,无非就想图个顺心,回头率高点,气场强一点,开出去气场不能输。于是设计师就琢磨着,怎么让你一台车能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结果呢,就是看着都精神百倍,但未免每台车都有点“撞脸”。这银河星耀6虽然没照搬秦的设计,可你要说完全不像比亚迪那一挂,咱也不太敢同意——谁让现在大多数自主品牌都流行那一套科技范、运动气。
再说内饰,平底方向盘、大屏幕、配色、怀挡、50W无线充,这基本上成了中国品牌车的“标配公式”。不得不说这一套下来的确挺能打动人,尤其是那14.6英寸的大中控屏,随便一亮,比手机、iPad还阔气。问题是,这些配置值多少钱?得不得了?其实啊,要是你本身对开车没太高要求,上下班接娃买菜就是图个舒适,这一套用起来保你满足。如果你对驾驶品质斤斤计较,跑山、飙高速,估计你就不会把银河星耀6和秦L DM当作首选了。毕竟,极致性能和极致科技感,现在还很难在一台二十来万的车里都兼顾得溜。
动力系统是这次的看点。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电动机的组合,说穿了不是奔着性能来的,是奔着省油、长续航和可靠性。最大功率82千瓦,这数一说出来,不咋吓人,却回归到我们的现实场景:90%的中国家庭,真的有几个天天飙车?绝大多数不过是城市堵一堵,高速偶尔跑一跑。但咱们对续航焦虑,谁也不想大冷天里拉着全家才开几十公里就得找充电桩。这会儿,吉利说了——综合续航能超1700公里,你可能会怀疑“真的假的”?现实点讲,油+电都榨干了,确实能有这个理论续航,但天天这样用的概率可不高,不说别的,你的充电习惯、日常驾驶、气候温度,哪个都会让续航缩水。但就心理安慰来说,数字大就是舒服,心里有底。
当然,吉利和比亚迪现在对打,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消费者。两家各自使劲卷配置、卷技术、卷价格。以前我们还觉得混动是“高级货”,这几年价钱越卷越往下探,现在十来二十万就能搞定高配混动车。为什么这样?不是吉利和比亚迪有什么慈善情怀,而是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真正的市场蛋糕,就在广大的家庭用户里头。新能源前几年经历了“试水”“自嗨”,慢慢发觉,纯电一刀切还不是时候,插混成了主流路线。再加上限牌、限行政策逼着市场做抉择,自主品牌天然有成本优势,短短几年技术迭代飞速,老百姓自然愿意尝鲜。
不过我怕有些人看到这儿会犯迷糊:“既然混动车发展的这么快,是不是油车真要消失了?”这事儿,也别着急下定论。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东南西北经济差异、充电桩覆盖、日常用车成本,全都不一样。大城市买一台银河星耀6,家里有充电桩,跑跑市区还可以,老家县城或者偏远地区,可能纯电模式一年就充几次电,剩下时间还得靠发动机兢兢业业发电。所以说,现在的“混动热”本质上是市场对新旧能源转换的一个过渡区。当下一批插混卖火了,再过五年、十年,不见得纯电就能完全接棒。你现在觉得插混香,不保证你十年后不换成老婆孩子都爱的大电池大马力纯电SUV。
说来说去,这车到底该不该买?不管宣传得多动听,答案其实很简单——你到底有没有用到它的优势。补能方式、续航表现、驾驶体验、科技配置,都只是数字和参数,最终是用不用得着。你有条件装家充,每天下班插上,“混动”带来的低成本用车能够实现,那是真省钱;你只能充公共桩,还不如油车方便,那就要掂量掂量混动带来的麻烦;你全家人都盼着出去远游,不想被续航绑架,有发动机垫底还能“飞”出省去,银河星耀6这样的插混就比较靠谱。可如果图个极致动力、极致操控,这一套还真比不上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运动轿车。
特别值得琢磨的是,为什么中国品牌在混动赛道一下子就领先了?核心其实就是认清现实,把老百姓的用车场景摸了个门儿清。我们身边真正的“用家”十有八九是经济性需求大于个性化、性能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一台省钱、省心、省事、开着不丢面子的家用车。吉利、比亚迪在产品决策时干脆就奔着这群人来了,主打卖点不再是“你不懂的发动机黑科技”,而是“我给你的答案,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眼下的银河星耀6,把配置一堆地堆,搞大屏、搞续航,一通猛卷,把家庭用户的心理全盯上了。可你要说这事真的就无敌了吗?还得打个问号。技术本身并不等于体验完美,智能化、车机稳定性、小毛病多不多,这些还得再经历一段时间检验,毕竟纸上的参数、发布会的PPT,和你家楼下真的车壳铁皮触感一样吗?有时不一样,有时更差。
想一想,中国车市这二十年是怎么卷上来的?其实是需求逼着大家动脑。油价高了,企业被迫研究省油,环保压力大了,混动、电动就得跟上。中国车企“抄作业”起家,后来发现本土市场需求复杂,才开始自创新路。这银河星耀6的出现,说白了也是被市场卷出来的产物——配置卷、价格卷,最后卷出来的大赢家必然是普罗大众。
可能有人要问,到底银河星耀6能不能真正撼动秦L DM?短时间内可能谈不上,这江山不是一朝一夕坐稳的。比亚迪有积淀、有群众基础,吉利虽然后来者,却有自己的打法。利益归根结底都在咱消费者兜里,谁舍得“卷”,谁就能分一块蛋糕。吉利这步棋走得快不快,时不时会有闪失,但混动市场既然还没分出胜负,就一定会有后来者搅局。
写到这里,还是那句话,技术好不好,体验顺不顺,终归绕不开“用没用到点子上”。对市场来说,中国车“混动化”跑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市场适应的真实结果,也是消费者获得实利的直接体现。下一个五年,新能源怎么玩,还不确定。但现在新车越来越多,选择权终于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你说是吧?
这年头买车,买的不仅仅是车本身,也是买生活方式、买市场变迁。这银河星耀6出来,一方面是厂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制造的一步升级。卷归卷,咱都能从“价格战”“配置战”里省下来真金白银——这才是参与中国汽车大变局最实惠的理由。你觉得呢?
(全文约2000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