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家阅重谈全域AI:吉利不吹牛,今年就会放大招
**“安全不平权的智驾,就是一个基座不稳的空中楼阁。”**在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这番话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吉利智能化战略的真实写照。继“智能吉利2025”战略落地之后,吉利计划在今年全面拉开“全域AI”大幕,用四年的技术积淀,推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革命。
一、从“智能吉利2025”到“全域AI”:吉利早已埋下伏笔
回顾2021年,吉利率先提出“智能吉利2025”战略,彼时不少车企还停留在“上车几个智能功能”阶段,而吉利已在谋划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生态系统。
这不是简单地在车上装几个芯片、加个语音助手,而是从底层技术架构出发,打造涵盖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智能服务的全生态闭环。在吉利眼中,AI不只是辅助,而是成为“整车大脑”,贯穿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全周期。
二、全域AI=三驾马车:大算力 + 大模型 + 大数据
吉利的“全域AI”战略本质上是一场技术底座的全面升级,三大核心驱动力如下:
大算力: 星睿智算中心作为吉利智能化的基石,2023年算力提升至23.5EFLOPS,位居行业第一,为大模型训练与实车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大模型: 吉利布局自研大模型体系,既有通用多模态模型,也有垂直领域的AI Drive大模型,落地在智驾、动力、能耗等多个关键场景中。
大数据: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车辆运行数据等,形成闭环优化机制。比如星睿AI云动力系统可提升电池寿命15%,降低能耗5%。
这套“AI三件套”不仅让吉利在自动驾驶、智能底盘、智慧能源等领域实现突破,更推动车型从“智能辅助”走向“智能决策”。
三、银河系列是样本:智能技术如何落地到产品?
要说“全域AI”落地的代表作,非吉利银河系列莫属。
以银河E5和星舰7 EM-i为例,在A级和A0级市场持续热销,几乎成了同级别“智能化标杆”。从动力调教到智驾体验,每一项背后都有AI模型的深度参与。比如:
能耗优化: AI根据用户驾驶习惯实时调整动力输出,做到既节能又不失驾驶乐趣;
智驾体验: 千里浩瀚系统结合高性能算法+AI算力,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安全避障、自动泊车等功能;
远程诊断: 故障预测和风险预警成为可能,维修不再靠“猜”。
这些技术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炫技”,而是真正走入用户生活的“实用智能”。
四、用户最关心什么?吉利的答案是“安全”和“真实用途”
淦家阅在会上多次强调:“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底座。”这是吉利与市面上许多“急于炫技”的品牌最大不同。
用户痛点解读:
担忧智驾不稳定? 吉利用毫秒级反应的AI底盘技术实现无人驾驶漂移,可靠性上升一个维度;
怕电池不耐用? 星睿AI云动力模型优化电池策略,延长寿命同时降低能耗;
智能配置是否厚道? 吉利在中端市场车型也标配核心智驾功能,避免“配置歧视”。
在“智驾平权”成为行业热词的当下,吉利选择扎实推进“AI普及化”,而非走高价智驾路线。这种思路,既回应了用户关心,也展现了技术自信。
五、竞品在发力,吉利为何仍能脱颖而出?
不止吉利在搞“全域AI”,宝马也宣布在中国启动360度AI战略。然而对比之下,吉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可以看出,吉利的“全域AI”不只是理念,而是已经“产品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现实。
六、谁适合选择吉利的“全域AI”产品?
✅ 适合人群:
年轻首购用户:注重科技配置,预算有限,银河系列是高性价比之选;
二胎家庭用户:看重安全、空间与能耗,智能化辅助能缓解驾驶压力;
技术控玩家:喜欢尝鲜、关注AI技术发展,吉利是国产品牌中少有的“技术派”。
❌ 不太适合:
保守用户:若对AI自动驾驶仍有较大疑虑,可能更适合传统动力车型;
极限性能控:吉利目前主打家用智能,非操控性能取向。
七、未来还有哪些看点?
根据淦家阅透露,2025年将是“全域AI”的爆发之年,吉利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
推出AI赋能的全新车系,覆盖更多价格段;
加大燃油车智能化改造,如星越L、博越、帝豪等系列;
拓展后市场智能服务能力,实现更高效维保体验。
可以预见,吉利“全域AI”的下半场,将不仅拼技术,更拼生态、拼体验、拼长期价值。
八、一句话总结
吉利不是在讲AI故事,而是在用AI重写汽车工业剧本。
🔚 留个问题给你:
“你觉得在15万以内的价位,智能化对你来说真的重要吗?如果吉利能做到‘配置平权’,你愿意试试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许下一台车,就是一台真正“聪明”的吉利。
📚 参考资料:
吉利汽车官方发布会资料
懂车帝车型数据中心
太平洋汽车网车主口碑
《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演讲实录
宝马中国新闻稿(2024年全链AI战略)
21:05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