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永浩的访谈节目中,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坦言,创业八年间不断有人劝其更改品牌名称。外界普遍认为只要去掉 "小鹏" 二字,销量就能实现翻倍增长。
在传统认知中,车企命名更倾向采用抽象化词汇或字母组合,以营造国际化形象。这种思维定式让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品牌承受着特殊压力。但鲜为人知的是,"小鹏" 二字的诞生实属无奈 —— 创始团队原计划启用 "橙子汽车" 名称,因商标已被洗车行业注册而搁浅,最终选择以何小鹏的行业声望为品牌背书。
面对持续多年的改名呼声,何小鹏他看来,品牌认知需要长期培育而非短期投机。随着产品矩阵的完善,小鹏 G9、P7 等车型通过智能化技术逐渐扭转市场偏见。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球化布局策略:海外市场采用的 "Xpeng" 标识既保留了拼音缩写,又以 "鹏" 字传递出 "大鹏展翅" 的东方意象,这种文化转译在欧美市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接受度。
从特斯拉、福特到保时捷,国际汽车史从不缺乏以创始人命名的经典案例。
小鹏汽车的命名争议,本质上反映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过程中的认知阵痛。当产品力真正形成竞争优势时,品牌名称终将超越符号层面,成为技术实力的具象化表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