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

后来绵查了不少资料,也跟几个做汽车维修的朋友聊了聊,发现这事真不是大众“心血来潮”,背后藏着好几个特别现实的原因,有些是技术上的“天花板”,有些是市场的“冷反馈”,还有些是战略层面的“早布局”,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

首先得说清楚,大众不是只在中国淘汰1.4T,其实欧洲市场2017年就停了这台机子,换成了1.5T EVO系列;印度市场2022年也停了,改推1.0T三缸+混动的组合。中国市场因为1.4T的保有量太大:据乘联会数据,截至2023年底,国内搭载大众1.4T的车型累计卖了超过600万辆,相当于每20辆大众车里就有1辆是1.4T:所以过渡期拉得长,直到今年才正式官宣“全面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1.4T是“被淘汰的劣质品”,反而更像“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员工”,能力够但跟不上新需求了。

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有驾

先说说第一个现实原因:1.4T的技术迭代已经摸到了“天花板”,再升级就不划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众的1.4T发动机其实分过两代,最早是EA111系列,铸铁缸体,后来换成EA211系列,全铝缸体,还加了可变气门正时。但不管怎么改,这台机子的核心参数其实没怎么变:最大功率110kW约150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压缩比10:1,喝95号油。绵找做发动机研发的朋友问过,他说这台机子的“热效率”最高也就34%,再想往上提,就得改压缩比、换涡轮,但这样一来,要么得用更贵的98号油,要么就得加强发动机缸体,成本蹭蹭往上涨,不符合家用车“经济实惠”的定位。

举个栗子,现在国产的1.5T发动机,比如长安的蓝鲸1.5T、奇瑞的鲲鹏1.5T,热效率都能做到38%以上,最大功率能到138kW约188马力,扭矩290牛・米,压缩比11.5:1,还能喝92号油。你想,同样是家用车,花差不多的钱,消费者肯定更愿意选动力强、油耗低、还能加便宜油的机子。绵邻居家的速腾是2020款1.4T,他说市区开油耗大概8个油,而同事的长安UNI-V 1.5T,市区油耗才7个油,动力还比他的速腾猛,这对比一下,1.4T的吸引力自然就降了。

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有驾

而且现在国七排放标准已经在预研了,生态环境部去年就发过《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七阶段》的征求意见稿,预计2027年实施。绵查了下,1.4T要满足国七、得加更多的尾气处理装置,比如更高级的颗粒捕捉器GPF,还得优化燃油喷射系统,算下来每台发动机的成本要增加1500块左右。而大众新的1.5T EVO II发动机,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国七、不用大改就能达标,长期看反而更省钱,这账大众肯定会算。

第二个现实原因:供应链的“隐性成本”压得慌,老生产线没法适配新供应体系。可能有人觉得,发动机成本不就是原材料和人工吗?其实不是,供应链的适配性特别重要。绵从一份汽车行业报告里看到,大众1.4T的核心部件:比如涡轮增压器,以前一直是博格华纳独家供应,后来虽然想找国产供应商,但老生产线的“接口”不兼容。比如宁波丰沃是国内做涡轮增压器的头部企业,他们的产品能适配大部分国产1.5T发动机,但没法装在大众1.4T上,因为1.4T的涡轮安装孔位、油管接口都是十几年前的设计,改生产线就得花大价钱。

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有驾

反观新的1.5T EVO II发动机,大众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国产适配空间”,比如涡轮增压器可以用湖南天雁的,燃油喷射系统可以用无锡威孚的,这些国产供应商的报价比进口的低15%-20%。绵算过一笔账,大众每年在中国卖的1.5T车型如果有50万辆,光涡轮增压器这一项,用国产的就能省差不多2.5亿,这还不算其他部件的成本。而且现在全球供应链不稳定,比如欧洲的零部件运输周期从以前的2周变成了现在的1个月,用国产供应商还能减少“断供风险”,这对大众来说太重要了。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1.4T的维修配件也在慢慢断供。绵认识的一个汽修店老板说,今年以来,大众1.4T的正时皮带套装、水泵这些易损件,拿货周期比去年长了不少,有些冷门配件甚至要等1个月。他跟配件商聊过,说是大众在逐步减少1.4T配件的生产,把产能让给1.5T。这就意味着,现在买1.4T的二手车,以后维修可能会越来越麻烦,车商也知道这点,所以同年份的1.4T车型,二手车价比1.5T的低1-2万。比如2020款的途观L,1.4T版本二手车价大概12万,1.5T版本能卖到14万,这就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有驾

第三个现实原因:大众要给电动化“腾地方”,1.4T占了太多资源。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现在车企的研发资源是有限的,要么放在燃油机上,要么放在电动化上。大众去年宣布,到2030年要在电动化领域投入1800亿欧元,这就意味着燃油机的研发预算会减少。而1.4T作为老机型,每年还得投入资金维护生产线、更新配件,这对大众来说是“不划算的消耗”。

绵发现,大众新的1.5T发动机其实是“过渡产品”,它能兼容P2混动模块:简单说就是可以加个电机变成轻混或插混车型。比如新帕萨特B9的1.5T轻混版,油耗比1.4T低1.2L/100km,还能享受新能源补贴;以后再升级成插混版,纯电续航能到100公里以上,直接对标比亚迪的DM-i车型。而1.4T因为结构太老,没法适配混动模块,只能做纯燃油车,这跟大众“电动化转型”的方向完全不符,自然要被淘汰。

大众宣布:全面淘汰1.4T发动机,原因很现实-有驾

还有个点很关键:年轻消费者不买1.4T的账了。绵在网上看了个调查,25-35岁的购车群体里,只有15%会考虑1.4T车型,大部分人更愿意选混动或纯电,就算选燃油车,也优先选1.5T或更大排量的。比如绵的表弟,今年28岁,买车的时候直接排除了1.4T的速腾,选了1.5T的凌渡L,他说“1.4T听着就像‘老款’,1.5T才是新款,开出去有面”。这虽然有点主观,但确实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他们对“情怀”没那么执着,更看重“新不新”“强不强”。

可能有人会问1.4T的老车主怎么办?绵觉得不用太担心。比如绵同学的爸爸,2016年买的1.4T朗逸,现在已经开了12万公里,除了换过一次电瓶,没出过其他大问题,他说“只要能开,就一直开下去,以后实在不能开了再换电动车”。

最后绵想说,大众淘汰1.4T,其实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就像当年手机里的Micro USB接口,当年多普及,但现在还不是被Type-C取代了?不是老的不好,而是新的更符合时代需求。1.4T在它的黄金年代,确实帮大众赚了不少钱,也满足了很多家庭的用车需求,但现在到了该“功成身退”的时候,把舞台让给更高效、更环保、更符合未来趋势的新机型,这虽然现实,但也合理。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