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每日运势签 #
5月14号,一段车载行车记录仪的视频迅速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个司机在开启车辆辅助驾驶后,双手一溜烟儿就离开了方向盘,竟然低头刷短视频、玩手机游戏,全程靠膝盖抵住方向盘来维持个“假操控”。这场面不仅凸显了司机对辅助驾驶的严重误解,也折射出咱们现在智能汽车时代里,技术的狂热与安全失控之间的尖锐矛盾。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量产车的辅助驾驶能力也就L2级别,然而不少车企偏偏把这事儿搞得模糊不清。某品牌把“车道居中保持”给包装成“准自动驾驶”,另一个品牌的宣传视频里,司机在高速上“零接管”居然还喝起了咖啡。这些误导性的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机器能完全替代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自动化系统有种天然的信任,尤其当系统表现稳定时,警惕性就会大幅下降。就像小米SU7的事故,司机在系统提示后只轻轻踩了踩刹车,最后以97kmh猛撞障碍物,这种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可真是个教训。
事故发生时,责任的认定往往会卡在一个死循环里。就像在浙江杭州,有位车主因为辅助驾驶系统误读车道,导致小剐蹭,交警判他全责,可车主却反驳说车企宣传的太夸张。车企这边则推说“路面标线不清”,不愿意承担责任。专家们提到,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辅助驾驶事故中车企该负多大责任。虽然深圳、北京等地方试着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但全国范围内还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更讽刺的是,一些车企通过用户协议里的“我都同意”来规避风险提示,把安全警示藏在好几十页的文档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智能辅助驾驶本来是为了减轻驾驶的疲劳,可现在却成了分心的罪魁祸首。电商平台上热卖的“智驾神器”(方向盘配重块),每月销量轻松过万,竟然能欺骗车子的监控系统,让司机真把双手“解放”出来。心理学专家分析,这种“技术依赖”其实是现代人信息焦虑的体现——司机们通过刷手机来减轻驾驶的乏味,结果反而把自己推向了危险的边缘。有数据显示,一旦开启辅助驾驶,低头瞅手机超过3秒,事故的概率竟然增加了400%。
最近,相关部门可谓是下了狠心,明确表示车企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说法,可能违法哦!要是惹出大事,责任人最高能蹲两年牢。与此同时,交警借助卡口摄像头和AI算法,快速识别“脱手驾驶”的情况,深圳已经有车主因使用“智驾神器”出事故被立案调查了。
智能驾驶这事儿真是个矛盾啊:科技越牛,人就越懒;系统越聪明,责任就越模糊。车企花样翻新地用“未来感”刺激市场,消费者一心把性命交给算法,这时候,咱每个人都得重新想想那条简单却重要的道理——安全驾驶,真是大家的责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