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就像买车,那我早就应该被4S店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贫穷、选择困难症、加点迷信,偶尔还患点“品牌自卑”。但人家比亚迪不但进了欧洲人的4S店,还把特斯拉摁在了地板上摩擦,顺便成了“欧洲人民的新宠”。这事儿吧,说好听点是国产骄傲,说难听点就是:全世界卖车,卖着卖着,连洋人自己也认了咱家的“拉面工艺”和“刀片包装”。现在比亚迪的数据增长得比我银行卡余额变少还快,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暴涨225%,连特斯拉都只能在角落自闭。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语: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让他买特斯拉。
特斯拉怎么就被比亚迪反超了?别看马斯克在推特上噼里啪啦,嘴炮轰天,其实欧洲的空气也是有记忆的。马斯克前脚还在白宫刷存在感,后脚欧洲人就把他和自家后院的美国大佬们归成一伙:对,都是那种有事没事喜欢全世界指点江山的人。欧洲的老大爷们看不惯了——“买你特斯拉?我可不想跟美国的麻烦一起标配。”民意这东西,来的时候都能压坏钢铁侠。
更糟心的是,特斯拉能买的车型少得跟我中年人的快乐差不多。你让我挑车,不来个七八款让我发作“选择困难症”,这叫买车吗?欧洲人更事儿精,对车型的需求花里胡哨,恨不得从微型车到“大妈健身房接送专用SUV”,每个细分市场都搞一台。可惜,特斯拉连“毛坯房”都嫌多余,电车圈的无印良品,极简到让人怀疑人生。
说到这你问比亚迪是怎么逆转的?一句话:同行衬托加自家争气,躺着就把分数卷上了天——当然,比亚迪可没真的躺着。人家玩科技创新那是一套到位,什么DM-i 5.0啦、刀片电池啦、CTB一体化啦、e平台3.0啦,听着比大学的学术报告都唬人。但唬人归唬人,人家真有干货。就拿刀片电池来说——别的车敢扎一刀基本宣告报废,比亚迪那就是“硬核不破”,劈开刀片照样能开。如此一来,欧洲人一琢磨:世界不太平,买个抗造的更安心,咱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傻子。
车型丰富也是一大杀器。比亚迪像摆地摊似的,把产品链伸到了每一个旮旯:你想省钱?给你海豚;你想年轻点时髦点?给你元PLUS;追求体面和高级感?给你腾势,全家出游?Seal U旅行版,别说买车的,连不买车的都忍不住多刷两眼,比亚迪展厅门口的脚印都能做考古学研究。Seal U光半年销量就3万多台,欧洲人一向小气,这回还捧场成这样。我突然有点担心,比亚迪再这么扩张下去,会不会让罗马的水泥工人和法国的葡萄酒庄主都改行卖车。
本地化也是比亚迪的必杀技。以前的国产品牌总觉得自己像外来媳妇,穿着拖鞋进人家厨房,不吃不喝才显得谦虚。比亚迪直接买了房,在欧洲修厂子,匈牙利的工地钉子快比比亚迪4S店还多。不仅组装生产给安排明白了,售后、检测、设计、销售一条龙,欧洲总部也即将上新。这也好理解,咱们的卷王文化输出到哪都是一样的,卷死同行。
市场推广更是花钱不手软:什么欧洲杯、花样测试、极限挑战,能刷脸的全刷了。仰望U9极速测试那气势,连F1赛车手都脸色发绿,欧洲人被科普得比看自家啤酒节还认真。你要问广告效果?一句话总结:以前大家去展厅看车,现在连卖车的都要跑到比亚迪展厅看看热闹。
战略深入细分更见功力。慕尼黑车展期间,比亚迪塞出一辆旅行版硬刚欧洲家庭。你别以为家庭旅行就简单了事,欧洲人的娃和轱辘一样多,对空间、续航、智能化的敏感程度不亚于中年油腻男对脱发产品的执着。比亚迪“海豹06 DM-i旅行版”,续航能跑1500公里,后备箱一收纳能装下半个宜家,你说大不大?传统欧洲大厂多年的细分市场根基,被新晋选手撬得东倒西歪。
营销套路也足够接地气,门店数量玩“滚雪球”,不讲武德,三年从3家干到400家。欧洲哪个时尚都市不被攻陷了?伦敦、巴黎、米兰……都成比亚迪的“自留地”。本土品牌抓耳挠腮,老客户变潜在客户,气得宝马和大众都得靠喝老啤酒压惊。
你看,比亚迪高管都说了:过去宋PLUS DM-i(BYD SEAL U DM-i)能成,在欧洲群众大学里混成了“混动高材生”,那现在海豹06旅行版还用说吗?欧洲用户啥要啥给啥。综合续航跑得比小李子的奥斯卡影帝还长,最大装载空间无敌。智能化升级,将来可能买个比亚迪连车自己回家都不稀奇。至于欧洲人满不满意,继续刷单就知道。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都是被生活逼的。
至于比亚迪“海外订单狂飙”,还有什么好说的?有钱赚谁不张开怀抱,但愿这怀抱别变成大家一起挤公交。只是咱也别太骄傲,毕竟欧洲市场这块蛋糕好吃是好吃,就是卡路里太高,涂点奶油还得提防哪天被谁踹一脚。你看人家欧洲传统豪华品牌也不是白摆的,无非最近被新能源带偏了节奏。一旦抓准风向说不定又满血复活,到时比亚迪还要防止成为被围剿的对象。
最后总结一句,特斯拉被反超不是新闻,新闻是比亚迪还能超谁,欧洲人最后会不会像我们当年追美剧那样,满街都是比亚迪,顺便把特斯拉按在老家门口罚站。这场新能源大战,看着欢脱,其实背后冷得要命。别人靠技术卷死同行,我们靠同行陪衬衬托自己;别人求创新,我们求“多快好省”;别人搞极简,我们搞极卷。说到底,不管谁赢,时代的主角都是被卷出来的,谁也破不了这魔咒。
谁说技术不过海,不到银河,我们的刀片和混动用脚步丈量欧洲,顺便把羊肠小道压平了台阶。以后的欧洲自驾游,说不定也能包个比亚迪,试试中国速度,把“地中海阳光”当成你的新能源电量。至于你还纠结特斯拉还是比亚迪?没事,等我有钱了,先去欧洲蹭个展,买什么再说。要是真选了车,估计那也是因为脑子一热,跟随时代买份安心。毕竟,车是借口,生活才是主角——你说是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