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科学文化宫前的广场上,一辆灰色老轿车慢悠悠开过。车身方方正正,线条硬得像块冻实的馒头,发动机轰隆隆响着,却一点不显得笨拙。路过的年轻人大多瞥一眼就挪开视线,可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却站定了,盯着那车屁股看了半天,眼角慢慢堆起笑——这是华沙轿车,藏着大半个世纪的事。
二战后的波兰,到处是炸烂的房子,85%的建筑都成了废墟。波兰人憋着股劲要搞工业,最先盯上的就是汽车。1947年跟意大利菲亚特谈好,想靠煤炭换技术造菲亚特1100,结果冷战的风一吹,这事黄了。
没办法,只能转头找苏联,1950年花了3.8亿兹罗提买图纸和设备,在华沙建了座能年产2.5万辆车的工厂。1951年11月6日,第一辆华沙M20开下生产线,刚开始全靠苏联散件拼,直到1956年才完全自己造,这自主的路,波兰人走了五年。
华沙M20跟苏联的GAZM20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车长近4.7米,宽1.7米,2.1升的发动机一开始50马力,后来提到52马力,最快能跑105公里。1957年改成华沙200型,换了新散热器,发动机劲儿更足,最高时速飙到115公里,连烟灰缸和转向灯拨杆都挪了位置,更顺手了。
1960年的201型更厉害,改了前轮悬挂,车轮从16英寸缩到15英寸,豪华版还搞了双色涂装,车顶加了行李架,当时开出去,比现在开豪车还惹眼。1962年的223型才算真跟上潮流,把溜背改成三厢,前风挡用了整块玻璃,看着就洋气多了。从1951到1973年停产,华沙车一共造了25万辆,比苏联原版还多。
中国跟华沙轿车的缘分可深了。60年代红旗、上海轿车没出来前,华沙车是进口最多的轿车,一共来了8050辆。当时地方上的厅局级干部、军队里的军级干部,标配就是它,坐上去那叫一个有排面。
不光当官的用,普通老百姓也沾过光——北京那会儿夜里看病难,政府专门弄了批华沙车当出租车,夜里闪着灯跑,救过不少急,老一辈北京人现在提起来还说“那车靠谱”。更关键的是,1958年上海造的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底盘就是照着华沙车仿的,说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启蒙老师”,一点不夸张。
可时代变了,华沙车的日子也不好过。1989年东欧剧变,造华沙车的FSO工厂开始私有化,先跟通用合作,后来卖给韩国大宇,改名叫DaewooFSO。2000年大宇破产被通用收了,FSO没被要,2004年又改回原名。之后跟MGRover合作黄了,连中国奇瑞都传过要收购,最后也没成。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FSO扛不住了,2009年第一次停产,2010年裁了1700人,曾经风光的华沙轿车,就这么慢慢淡出了视线。
现在波兹南的老爷车博物馆里,还摆着一辆华沙M20。管理员偶尔会打开车门坐进去,拧开钥匙,发动机“轰隆隆”响起来,那声音像从几十年前传过来的,带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年轻人去华沙科学文化宫前狂欢,拍斯大林式的建筑发朋友圈,很少有人知道,曾经有辆方方正正的轿车,陪着这座城市走过最拼的年月。
你小时候有没有听家里长辈说过华沙轿车?可能你爸妈年轻时见过,或者爷爷辈还坐过那时候的“华沙出租车”。要是现在在街上碰见这么一辆保养得好好的老华沙,你会不会停下脚步,多瞅两眼这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钢铁琥珀”?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华沙轿车关键历史节点对照表?把它的诞生、进化、进入中国及停产的重要时间和事件列出来,方便你后续运营百家号时做内容补充或读者科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