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返程210公里轻松无忧

刚从车里下来,手指还没完全脱离方向盘,那种“居然开了210公里一点都不累”的感觉,真像中了彩票。

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点回家,这段路我几乎全靠比亚迪天神之眼B的辅助驾驶撑着——别急,这可不是吹牛,是亲身体验后才敢这么说。

说起来,我对这些智能辅助系统最初是半信半疑的。

市场上花样百出的自动驾驶技术层出不穷,有些设备一松手就报警,让你紧张得跟坐针毡;有些则放任司机胡来,好像你随便玩命开它都无所谓。

但这套天神之眼B却硬核得很,一旦侦测到你双手离开方向盘,它立刻关停辅助功能,不给任何懈怠机会。

这管理强度,说白了就是“一脱手就罚五分钟”,绝不含糊。

比亚迪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返程210公里轻松无忧-有驾

有人会嘀咕:“这也太严苛了吧,不给面子!”

我倒觉得正相反,高速公路上飙车哪能轻松?

谁保证自己永远精神满格?

尤其长途那疲劳感堆积得跟山一样,你要是不被逼着盯紧方向盘,分分钟走神开启自动巡航模式。

不光是我这么想,就连特斯拉、蔚来等大牌偶尔摔个跟头,也证明没人能靠AI完美代替人脑。

所以,比亚迪这份“不容许犯错”的态度,还挺让人安心。

打个比方,你去健身房请教练带训,他不会让你瞎搞动作伤膝盖,对吧?

汽车智能化也是同理。

如果厂商把用户当甩手掌柜,自由发挥到飞起,那场面只怕乱成一锅粥。

比亚迪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返程210公里轻松无忧-有驾

去年夏天那个新闻大家还记得吗?

一个司机死赖全程靠自动驾驶结果翻车,还骂技术烂。

但问题根本没那么简单:技术和使用者责任缺一不可。

这事儿就好比足球队没有规矩,全员自由发挥,只怕输球收场。

其实,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热闹非凡,新科技铺天盖地,但法律法规和用户教育明显掉链子。

一边是各种黑科技争奇斗艳,一边不少老司机抱着“试试看”“死磕到底”的心态用车,于是事故频发。

“聪明反被聪明误”变成交通圈里的流行梗。

如果没有硬核规则护驾,再多炫酷配置都是空中楼阁。

比亚迪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返程210公里轻松无忧-有驾

看见比亚迪在产品里加严苛限制,无异于泼盆冷水,也提醒行业什么叫负责任。

当然,总有人跳出来吵嚷:“限制太多,舒适感呢?”

只能呵呵笑笑:高速公路上的每一次刹车、变道,都不是拿生命赌方便。

当年梅西世界杯决赛拼尽全力跑断腿,可没人喊歇菜。

同理,道路安全不能为了舒服而妥协,更何况这是攸关生死的大事儿?

聊聊我的亲历吧,这次三小时旅程,大约两小时依赖辅助状态。

我发现不用一直绷紧神经,可以顺便看看导航或者换歌,但系统警告响起时,我马上乖乖握稳方向盘。

这小脾气既温柔又果断,把我从自以为是的迷糊坑里救出来。

比亚迪天神之眼B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返程210公里轻松无忧-有驾

毕竟,人类认知有限,再怎么厉害也逃不过犯迷糊的时候。

还有个细节,当所有车辆都装类似机制,道路效率肯定蹭蹭往上涨。

我隔壁那些品牌车辆表现参差不齐,多数还是传统人工操作,看他们频繁调头晃悠,我暗自在心底偷乐:幸亏我的“小助理”靠谱!

想到足球战术,如果每名球员都有精准传球和位置感,那球队整体自然流畅,否则单兵突击只能丢分丢脸。

再提一句最近爆火的明星事件,有位篮球巨星因违规使用高端驾辅设备引发舆论炸锅。

从表面看,是个人失当,其实背后暴露的是社会对新兴技术接受度与监管标准的不匹配。

有趣的是网友们吵得凶猛,好似戴放大镜专盯别人家的芝麻,却忽视自家西瓜裂缝。

不过,这话题至少说明大家开始认真思考人与机器共存的问题,而不仅仅满足于炫酷概念秀场。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机器赋予一定自主权,人反而容易监督懈怠。

这“监督失败效应”难防,所以即使再先进系统,也需要人为介入保安全,“解放双手”听起来爽快,可风险真的藏着呢。

厂家强制措施,其实是在帮大家补脑筋坑,不让假象中的安全感成为事故前奏曲。

未来道路在哪儿?

别只盯闪亮灯泡,要关注背后的责任担当和文化土壤建设。

不然连基本的人机互动规则都没搭建起来,再多黑科技也是梦话。

当然,各家厂商还有漫长征途,希望少点套路,多点脚踏实地,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噱头取巧扮专家。

说到底,下次你坐进智驾新座驾,会不会忍不住偷偷测试它究竟听不听话?

还是干脆甩开双手(千万别)挑战极限?

留言分享你的奇葩经历或犀利观点呗,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正在改变生活方式但又充满挑战的新世界!

毕竟,每个人都是智能革命舞台上的演员,只不过角色各有不同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