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极氪突发重磅合并!极氪拟从纽交所退市,释放三大战略信号

5 月 7 日,中国汽车圈迎来震撼级重组 —— 吉利汽车正式公告将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这意味着当前市值超 300 亿美元的极氪品牌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这场被业内称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最深度整合” 的战略动作,不仅打破了此前 “吉利主中端、极氪冲高端” 的双品牌格局,更预示着吉利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中的重大战略转向。

吉利极氪突发重磅合并!极氪拟从纽交所退市,释放三大战略信号-有驾

一、从 “兄弟并肩” 到 “合二为一”:为何选择此刻合并?

此次合并的核心逻辑在于解决 “左右手互搏” 的内耗问题。作为吉利集团 2021 年分拆成立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过去三年依托 SEA 浩瀚架构推出 001、X 等爆款车型,2024 年销量突破 12 万辆,在 30-50 万元市场占有率达 7.8%,成为新势力中的 “黑马”。但快速扩张也带来资源重复投入:仅 2023 年,吉利与极氪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研发重叠投入就超过 50 亿元,双方在渠道布局上更出现 15% 的地理重合。

吉利汽车 CEO 淦家阅在内部信中坦言:“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60%,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厮杀’,过去‘多品牌分散作战’的模式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吉利集团整体毛利率降至 14.7%,较极氪独立运营前下降 3.2 个百分点,而极氪单品牌研发费用率高达 1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合并后,预计每年可节省 20-30 亿元研发及运营成本,这些资金将集中投向固态电池、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

二、三大战略信号解析:吉利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1. 高端市场 “all in”:极氪定位从 “独立作战” 到 “战略尖刀”

合并后极氪品牌不会消失,但定位将从 “独立高端新能源品牌” 升级为 “吉利集团高端智能电动战略承载者”。据接近吉利的消息人士透露,极氪未来将独享集团 900V 高压平台、千里续航电池等顶级技术资源,原吉利品牌的高端产品线(如领克 009、星越 L Hi・P)将逐步向极氪品牌整合。这种调整直指一个核心目标:在 30-80 万元市场与特斯拉、BBA 形成正面竞争 ——2024 年该区间国产车型市占率仅 12%,极氪有望通过资源聚焦将这一数字提升至 25% 以上。

2. 资本运作背后的 “双重考量”

极氪 2023 年 10 月以 “介绍上市” 方式登陆纽交所,当时被视为吉利 “曲线融资” 的创新尝试。但近半年来,中概股整体承压,极氪股价较发行价下跌 35%,市值缩水超 150 亿元。私有化退市后,极氪将不再受限于美股严苛的信息披露要求,可更灵活地进行战略调整(如与沃尔沃共享渠道、接入百度 Apollo 智驾系统)。另一方面,吉利正筹备在港股启动 “双平台整合上市”,合并后的极氪资产将大幅提升母公司估值 —— 据投行测算,整合后吉利汽车市值有望突破 3000 亿港元,跻身港股车企前三。

3. 应对行业变局的 “降本增效” 刚需

随着比亚迪、特斯拉掀起新一轮价格战,2025 年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较去年下降 12%,倒逼车企从 “规模扩张” 转向 “精细化运营”。极氪原有的独立供应链体系将与吉利采购平台合并,仅动力电池一项,通过规模化采购即可降低 15% 的成本。渠道端更将启动 “千城万店” 计划:利用吉利在三四线城市的 8000 + 销售网点,极氪的渠道覆盖范围可从当前的 50 个城市扩展至 200 个,下沉市场渗透率预计提升 3 倍。

三、争议与挑战:合并能否实现 “1+1>2”?

尽管战略意义显著,此次合并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 “品牌调性冲突”—— 极氪的 “科技潮牌” 形象与吉利的 “国民品牌” 定位如何区隔?内部文件显示,未来极氪门店将采用独立装修风格,服务标准对标雷克萨斯,而吉利品牌聚焦 15 万元以下市场,形成 “高低搭配” 的双品牌矩阵。二是 “人才稳定性”—— 极氪创业团队曾以 “独立运营” 为核心激励,合并后是否会出现高管流失?吉利已启动 “股权激励升级计划”,核心骨干将获得集团层面期权,绑定长期利益。

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这是中国车企从‘多品牌混战’到‘集约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当新能源汽车进入 “淘汰赛” 阶段,吉利选择 “收缩拳头再出击”,通过极氪的深度整合,既保留了高端化发展的战略火种,又获得了应对价格战的成本优势。这场豪赌能否成功,或许将在 2025 年下半年见分晓 —— 随着合并后首款 “吉利极氪联合研发” 车型的落地,中国汽车工业的 “整合红利” 正在接受市场检验。

从纽交所退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极氪的 “高端基因” 与吉利的 “制造底盘” 深度融合,一个更具竞争力的 “新能源汽车超级集团” 正在成型。这不仅是吉利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 “攥紧拳头、集中发力” 的缩影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唯有真正的 “体系化作战”,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