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说看到一些“国家队”背景的新能源车企,最近又是销量大涨,又是被各种官媒点名表扬,一副浓眉大眼、根正苗红的样子,问我怎么看。说实话,每当看到这种“模范生”叙事,我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习惯性地想往后退一步,把时间轴拉长了看。
这感觉,有点像小时候在班里,老师突然开始猛夸一个之前成绩平平、但家里有点背景的同学,说他这次考了高分,进步神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作为旁观者,心里难免会嘀咕几句:这高分是真的全凭实力,还是说这次的卷子恰好考的都是他擅长的,又或者,他爹妈是不是给他请了天价的补课老师?
这倒不是说我天生阴谋论,非要觉得人家不好。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必要的“风险排查”。投资和生活中很多决策,最怕的就是被单一的、光鲜的叙事给带偏了。所以,今天我们不聊具体的车,也不做任何预测,就想借这个由头,捋一捋如何建立一个更结实的分析框架,来审视这些“天选之子”。我觉得这个思维方式,比讨论某家公司本身更有价值。
想看明白这事儿,得先学会算三本账:金钱账、情绪账,还有一本最容易被忽略的“相对收益账”。
先说金钱账。一家企业,尤其是带着“国家队”光环的企业,它的财务报表就像一个精心修饰过的妆容。你说它赚了钱,毛利很高,这当然是好事。但关键问题是,这个“赚”,是怎么赚的?它的成本项里,有没有一些隐性的、别人享受不到的“父爱”?比如,研发投入,很多技术是不是直接从母公司或者兄弟单位平移过来的?这部分成本算进去了吗?土地、政策、银行贷款,是不是都享受了VIP通道?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优势,但它不一定会清晰地体现在公开的利润表里。
这就好比你朋友开了一家餐厅,天天爆满,跟你说月入十万。你一细问,发现店面是爹妈的,不用交租金;启动资金是找二叔借的,五年内免息;核心菜谱是当大厨的舅舅免费送的。你能说他经营得不成功吗?当然成功。但你能完全复制他的成功吗?肯定不能。因为他的“成功”,建立在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成本结构上。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家“国家队”企业高歌猛进时,金钱账要算得更细。要把那些看不见的“补贴”和“资源倾斜”在脑子里大致匡算一下。这不叫抬杠,这叫“基本面穿透”。算清楚了,你才能判断它的高增长和高利润,究竟是源于自身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还是源于“出身”带来的特殊优待。这两者的含金量和可持续性,完全是两码事。
再说情绪账。这是最微妙,也最容易让人上头的一本账。“国家队”、“中国智造”、“打破垄断”,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带有巨大的“情绪价值”。它能激发一种自豪感,一种与有荣焉的集体归属感。这种情绪价值本身没有错,甚至在特定时期,它是一种宝贵的社会凝聚力。
但作为独立的决策者,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情绪价值对我们判断的“污染”。你买一部车,最终是要为它的性能、可靠性、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买单,而不是为了一份“情怀”。如果因为“他是国家队”就天然多了一层滤镜,忽略了它在产品力、渠道或者用户体验上的某些短板,那这笔“情绪账”,从个人角度看,可能就是亏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开。我完全可以从价值观上支持“中国智造”的崛起,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事实层面,去冷静地分析一家具体公司的“值博率”。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用情绪指导交易,用口号代替分析,那最后多半是要给自己的冲动买单,成了那个被抬轿的人。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是算“相对收益账”,或者叫“机会成本账”。这盘棋不光要看某个棋子,更要看整个棋盘。当大量的资源——资本、人才、政策、媒体曝光度——都开始向少数几个“天选之子”倾斜时,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虹吸效应”。
这意味着,那些同样在努力创新、但没有“背景”的民营企业、初创公司,它们获得资源和关注的难度会指数级上升。可能有一个更有颠覆性想法的小团队,因为拿不到融资,就死在了A轮;可能有一款产品力极强的车,因为没有足够的营销预算,而被市场的声浪淹没。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这未必是最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魅力,在于“百花齐放”,在于通过充分竞争,让最优秀、最能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脱颖而出。而当“裁判”下场,亲自指定“种子选手”时,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的活力,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这笔“机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为扶持“模范生”而付出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其中。
所以你看,把这三本账算清楚,再回头看那些光鲜的报道,心态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会发现,这不单单是一个商业故事,它背后牵扯着资源分配的逻辑、国民情绪的导向,以及整个产业生态的演变。
拉回到我们个人。这套分析方法有什么用?它能帮我们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保持一点点清醒。当下一个“风口”、下一个“明星”出现时,先别急着冲上去抬轿。
问自己几个问题:
它的成功,有多少是“能力”,有多少是“出身”?
我为它买单,买的是“产品价值”,还是“情绪价值”?
它的崛起,是不是挤压了其他更好的可能性?
想明白这些,很多选择就会变得简单。这无关对错,也无关站队,它只关乎一件事:如何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我们普通人,没能力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至少可以选择在哪个位置、以什么姿势下水。是跟着大船走,觉得安稳,还是在旁边找个小舢板,觉得更自由,这都是个人选择。但前提是,你得看清水流的速度,知道大船的引擎是谁在开。
共勉共戒吧。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